台師大心測中心公布統計報告,發現低收入戶考生與一般生的分數落差愈來愈大。
筆者在屏東地區私立高職代課期間,發現許多即將畢業的學生白字連篇,甚至無法正確寫出簡單生活用語,我特別留心這些學生的背景,發現大多來自偏遠地區,且家庭收入微薄,由於缺乏補救教學,國中畢業後基測成績低,因此進入高職。
而我在高雄市發現,有能力送孩子補習的家長,不僅關心學習成果,更關心教師的教學內容,時常對教師的教法提出意見。
這證明社經地位較高的家長,有能力投資子女教育,也有能力思考教學內容與品質,因此孩子學力都能達到各種測驗的一般水準之上。
而且,台北縣市也出現這種落差,導因是貧富差距,這已不僅是教育資源城鄉差距的問題,儘管教育部有「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救,但因城鄉、貧富差距因經濟衰退而擴大,顯示成效不彰。
筆者建議,目前流浪教師甚多,而且失業率高,教育部可規畫運用這些人力,到教育資源不足、分配不均及貧富差距較大的地區,針對低收入戶國中生進行課後輔導與補救教學,以降低落差,讓弱勢學生有機會利用教育,擺脫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