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海洋會酸化?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化學與生態研究所助理教授周文臣表示,這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水混合後產生碳酸,造成鹼性的海水酸度增加,酸鹼度的pH值降低,改變物種分配的比例,使環境生態受到影響。
酸性高的環境會溶解鈣質,例如珊瑚以分泌碳酸鈣,形成鈣質骨骼生長,海水愈酸,會分解有機生物外殼中的碳酸鈣,需要合成碳酸鈣的生物成長能力變差,有滅種的危機。
「面對海水溫度上升,首當其衝就是無法移動的生物,」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系教授楊磊有感而發表示,無論是珊瑚還是海洋植物都會因為溫室氣體的效應而遭到池魚之殃。
然而,更讓人擔憂的是,海水的汙染並非只有溫室氣體一種。楊磊表示,包括漏油事件所造成的油汙、化學藥劑汙染(物質性汙染),以及海底礦產的開採也都會造成人工汙染,這些不同類型的汙染正一步步地改變大海的面貌。
當中,還有一項不為人知的汙染,就是貨船「壓艙水」所導致的海洋生態失衡。楊磊解釋,全世界每天有那麼多輪船來往頻繁,當貨船卸貨後,因為船身重量變輕,所以需要在當地汲取「壓艙水」來幫助貨船平衡,但當貨船行駛到目的地後 ,就會把壓艙水排放掉,因而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這道理就如同國外的「外來入種」侵襲台灣的本土物種一樣,雖然負面影響不會馬上立竿見影,但日積月累下來卻是影響海洋生態甚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