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共有十六個縣,中國大陸的縣更是不計其數;而最早有文字記載的「縣」名,產生於晉國。
「縣」,最初與「懸」為同一個字。即懸掛、聯繫之意。西周時周王的食邑叫「王畿」或「國畿」,畿內的土地與周王緊緊「聯繫」在一起。《說文》「縣」字解,曰:「天子畿內,縣也。」
西元前五四四年,晉平公的母親悼夫人放食,遇到一位來自絳的老者求食。悼夫人見其老態龍鍾,問貴庚,老者答曰:「不知紀年。只知經歷四四五個甲子矣!」
此老翁高壽幾何?悼夫人的隨臣求教了幾位能人,有說七十三歲,有說二六七○○餘歲。
從此,對年過古稀、長壽高齡者,常用「絳老」褒之。晉平公認為「絳」這個地方出長壽老人,太可貴了,就將「絳」取名「絳縣」。這樣,一個歷史喜劇產生了天下第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