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與荷爾蒙分泌有關 擅自停藥 復發症狀更嚴重 未積極治療 自殺率多4到5倍
【本報台北訊】躁鬱症患者是自殺的高危險群,台北榮總精神部主任蘇正平發表一項門診精神疾病患者的統計分析,發現重度躁鬱症患者百分之四十五、而情節較輕微的輕躁症更有百分之五十二有自殺企圖,比起重度憂鬱症患者還要高。
蘇正平等二十五位精神科醫師,昨天發表新書《走進躁鬱世界》。北醫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蔡尚穎說,根據國外研究報告,每五位躁鬱症病人,就有一位死因是自殺,而且躁鬱症患者結束生命大多沒有明確的壓力事件,多半是因為精神狀態不穩,引起自殺衝動。
台北榮總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陳映雪也表示,躁鬱症患者大約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在青少年時期發病,多數病人第一次發病時間,在十多歲就讀國高中或大學階段。
但家長常會誤以為孩子只是課業壓力大、或是青春期必有的叛逆現象,以致於在精神科臨床經驗上,大部分病人都是在首次發病後的十年,才接受正確治療。她提醒,若青少年突然話變多、愛跟父母爭辯、愛吃愛睡,過一陣子又恢復正常,一陣子又感覺「怪怪」的,可能不是叛逆,而是生病了,應該到精神科門診就診。
不過,陳映雪也說,愈年輕發病,病情愈嚴重,復發機會也比較高。但不少年輕患者不把醫師的診斷當一回事,或是擔心吃藥被同學發現,一覺得自己狀況好轉就自行停藥或在門診失聯,致使情況愈來愈糟。
蘇東平指出,青少年發病原因,可能與荷爾蒙分泌有關,如果未治療,腦神經細胞會逐漸萎縮,如治療後神經細胞會逐漸趨於正常。而未積極治療病人比積極治療病人,自殺率多四到五倍,藥物能調節腦內化學物質不分衡分泌,有助減緩病情。
醫師也建議,躁鬱症病患若出現自殺企圖,家人要多理解支持,傾聽他內心的想法,並避免讓患者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