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調查發現,台灣寶寶平均就寢時間與夜間睡眠長度,低於亞洲與歐美寶寶的平均值,醫師分析,寶寶晚睡主要與家庭習慣和教育有關,許多上班族父母拚經濟回家晚,寶寶也跟著晚睡,提醒家長,睡眠是孩子的成長關鍵,長期不良睡眠,會干擾生長激素分泌與免疫力,影響身高、健康。
一項寶寶睡眠模式調查發現,台灣寶寶平均就寢時間約為晚間十時後,夜晚睡眠總時間約為八小時四十四分,亞洲寶寶平均在晚上九時半入睡,入睡時間長達九小時十一分鐘,歐美寶寶睡得更久,長達九小時四十五分鐘,相較下,台灣寶寶睡得晚又短。
亞太區兒科睡眠研究聯盟醫師周怡宏分析,台灣寶寶晚睡,主要與「家庭習慣」和「教育制度」影響有很大關聯,不少忙碌的上班族父母回到家已九點十點,心理內疚想要彌補,又多陪孩子玩了一陣子,結果便延後寶寶就寢時間;此外,有些寶寶未滿三歲,就被父母安排學才藝,導致晚上上床時間拖延一兩個小時。
周怡宏表示,寶寶晚睡,不但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和腦部發育,也會影響免疫力和心臟、各器官修復,尤其是夜間十時到凌晨二時間,所釋出的生長激素比寶寶在非睡眠時間要高出三倍以上,提醒家長,不要輕忽寶寶的就寢時間與長度,而透過洗澡、按摩和睡前靜態活動,可讓寶寶整夜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