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資源回收業,自今年10月市價跌到谷底後,價格迄無起色,資源回收業者苦不堪言,許多回收場乾脆暫停營運,連日來甚至傳出凍收紙類的消息。
去年底到今年3、4月間是價格最高檔期,原本一公斤廢鐵可賣到20元,現在僅剩2至3元;廢紙也從4元,掉到5角至1元;保特瓶從每公斤10至12元跌到3元。
回收資源價格暴跌,不少縣市傳出清潔隊簽約的回收廠商不堪虧損,寧可提前解約賠違約金,也不願再向公所收運。台北縣29鄉鎮市清潔隊有13個回收廠商在上月解約,導致大量回收物品囤積清潔隊,最近改依「現貨買賣」方式,暫時解決無處貯放的困境。也有消息指出,部分縣市直接將回收物品夾帶送進焚化爐。
台中市從事資源回收業的王姓業者表示,回收物價大跌,讓資源回收的個體戶及業者都「無利可圖」。中盤商迄今所回收紙類,找不到紙廠可以收購,但個體戶仍不斷送貨進來,業者須擔負囤貨成本,資金壓力沉重。
王姓業者指出,雖然過去石油價格飆漲,處理廢紙的成本不低,還是有利可圖,但如今油價下跌,紙廠寧願用新材料,還比用廢紙成本低,政府再不出面拯救,累積多年建立出來的環保事業可能就毀了。
環保署預估,資源回收價格約半年到一年可望回升,目前規畫以工代賑、發包加工等,協助業者度過景氣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