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境模擬系統 腦部手術更安全

 |2008.12.11
1451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外科手術也有導航系統,可幫助醫師練刀,提高手術安全性。透過「擴增實境」系統,醫師可利用機器手臂操縱手術刀,並感受到「力回饋」,鋸開骨頭時會感到震動,「動到血管、腫瘤、肌肉時會有不一樣的「手感」,就像實際動刀一樣。

林口長庚醫院昨天發表「擴增實境手術模擬系統」,可提供三度空間逼真影像,及手術刀畫下肌膚、組織的真實觸感,醫師可在術前一再演練,再進開刀房操刀。在此系統協助下,未來將可提升腦神經等重大外科手術的成功率,且便於術前醫病雙方討論開刀及治療細節。

長庚醫院暨大學醫療擴增實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石增說明,外科醫師的訓練從早期的大體解剖,一路進步到透過電腦的虛擬實境操作。但都只是透過電腦螢幕的二度空間平面影像,接受訓練的醫師缺少真實感受。

長庚研發的擴增實境手術模擬系統,先將病人的電腦斷層攝影(CT)及核磁共振攝影(MRI)影像輸入,建立起立體影像資料。醫師戴上頭戴式顯示器後,顯示器上就會出現該名病患病灶處的立體影像。

參與研發的長庚急重症神經外科主任吳杰才指出,接下來醫師雙手各持一端接到電腦的力回饋器,就好像是握著真正的手術刀,並對著顯示器所呈現的病灶立體影像施術。當顯示器前的手術刀切入肌膚時,力回饋器傳到他手上的,就是切到肌膚的柔軟觸感;而當他改拿電鑽鑽入腦殼時,傳到手上的又是堅硬的碰撞感,一如真正手術時的感覺。

李石增強調,腦瘤、腦血管瘤、腦中風及脊椎病變的外科手術,相當精細,一點也疏忽不得。有了這套擴增實境手術模擬系統,施術醫師可在進開刀房前再三演練,熟悉病灶及周邊神經、血管的相關位置,再精心規畫出一條最安全、也最有效率的開刀路徑,再信心滿滿地進去開刀。

這套系統結合「3D顱骨修補術軟體」,可用電腦斷層掃描量測患者的顱骨,由電腦代勞量測顱骨幾何外形及製作修補顱骨的植入物,有效縮減開刀時間,降低手術風險。目前長庚利用這套系統,成功替近五十名患者執行顱骨修補手術,患者術後復原良好。

此外,長庚也委託三個研究機構進行頭骨鑽孔研究,成功研發出讓機械手臂一鑽穿頭殼就停住的技術,未來運用機械手臂輔助開腦,將減少醫師手抖、手震造成的傷害,讓手術更安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