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最熱門的話題,當屬幾項產業的龍頭企業,為了降低明年的資本支出,要求員工休無薪假。
企業因不景氣撙節開支,我能理解,不過我認為,員工休無薪假,不應該採齊頭式平等,因為,同樣賺四萬元的員工,有的是一人飽全家飽,甚至還家道甚豐可為後援,有的卻是上有高堂、下有妻小,全都要求休同樣比例的無薪假,表面是公平,實際卻立足點不公平。
依我看,無薪假或減薪幅度應考慮員工的「恩格爾系數」(生活水準狀況),系數愈低(代表富裕)的愈多,愈高(貧窮)的愈少。
畢竟,所得有高低,老闆與中高階主管恩格爾系數,遠比作業員或基層員工低,碰到不景氣,當領導人更應該率先休無薪假或減薪,且降幅應該比一般員工更大。
畢竟,公司營運不善,雖有大環境因素,但主事者沒能預防,也難辭其咎,把縮減支出的腦筋動到第一線員工上,是看準他們的可替代性高,但就責任倫理來說,第一線員工在公司接單滿檔時,拚命燃燒生命加班,為公司賺業績,是付出最多的人,根本不該成為犧牲者。
我當年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零售百貨業擔任內勤採購,當時碰上SARS來襲,業績大跌三成,公司為了節省現金流量,鼓勵員工休無薪假(一月四天,等於減薪),不過,公司說,如果有特殊狀況的人,可個別呈報,斟酌無薪假幅度,這就是執行有彈性,沒有齊頭式平等,使弱勢員工生活不致陷入困境,贏得員工的信任與忠誠。
不過,敝部門被要求休無薪假,但因工作性質是公司上游,有不少資深同事工作滿檔,如果真休無薪假根本做不完,還是繼續上班,等於是減薪。
我想,電子大廠員工休的無薪假,情況應該比其他產業好得多,因為電子業過去的榮景,員工賺得也不少,只要不是揮霍無度或者家計負擔太重,多少都有存一點本,不妨把無薪假當作特休,暫時揮別景氣好時忙到只剩吃飯睡覺的操勞生活,規畫旅遊、充電或休養身體,以利景氣回春後再打拚。
王乾任(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