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街友出現七年級碩士…

唐可仁(台北市/社福志工) |2008.12.08
868觀看次
字級

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街頭遊民大增,街友除了無依無靠老人、殘疾者外,社福單位近來也發現有年輕族群、高學歷者,甚至還有「七年級」碩士,成為逐漸被逼入社會邊緣的新族群。

據創世基金會平安站的資料,自民國八十三年,已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人變成遊民,其中有百分之二的人是大專以上學歷,這類遊民可能是因經商失敗、中年失業轉業困難,或自我放逐,才淪為遊民。

但年輕剛畢業的人倘使沒有工作,也淪為遊民,卻為社會敲起警鐘。他們的人生歷練將沒有機會完成,可能容易誤入歧途,社會將來可能要付出維持秩序、感化、矯正的成本更大。

筆者一名朋友有碩士學位的孩子,退伍兩年找不到工作,最後是到一家工廠當作業員,月薪一萬八千元,等於是最低基本工資,朋友說,孩子失業兩年期間,充滿悲觀情緒,覺得人生沒有價值,活著彷彿多餘,幸虧有家庭支持,否則也有可能淪為遊民。

年輕人沒有工作,過度沮喪之餘,人性跟人格的價值觀也可能會扭曲,有工作、有收入、經濟獨立自主,人才能生活得有尊嚴、有價值感、有目標、有意義。

更重要的是,年輕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沒有工作,沒有人生歷練,即便將來經濟復甦,也沒有條件和能力跟同輩競爭,國家沒有這些年輕人才的人力,也將沒有機會向上爬升。

這群特殊遊民可稱為「經濟型」遊民,不像以往遊民只求溫飽,他們內心深處希望能進入社會職場,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使他們站起來,要政府、社會各界深思。

在全球經濟風暴裡,政府如何提振就業率實在刻不容緩,否則不但會賠上孩子的未來希望,也將賠上國家未來的希望。

唐可仁(台北市/社福志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