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經濟步入衰退,政府宣布總統、總理、部長級官員和高級公務員,將減薪百分之十一至十九,與人民共體時艱;在同為亞洲四小龍的台灣,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表示,將建議行政院審酌新加坡作法,從政務官著手,統一規定公務員減薪,「讓人民有感受」。
筆者一名朋友日前到公家機關洽公,聽到兩名公務員對話,他們表示民間雖然減薪、裁員,「還好我們是鐵飯碗,輪不到我們」,朋友聽了為之氣結,因此,當聽到國民黨立委的建議時,大表贊成。
不過,公務員減薪從兩方面來看。大家都知道公務員薪水是物價指標之一,每次公務員加薪都會造成物價上漲,相對地,必須考慮減薪是否會造成消費更緊縮?何況,減薪可能打擊基層公務員士氣,因此宜仿新加坡作法,鎖定高層官員。
另一方面,當企業經營不良,沒賺錢甚至虧損時,公司裁員或減薪理所當然,政府可視為全國最大企業,如今國庫拮据,經濟可能連三季負成長,各項建設、社福措施幾乎都要舉債,馬總統預期年底會出現失業潮,昨天表示,將推出「大型搶救失業計畫」,並說「非常時期到了,寧可有財政赤字,也要把錢投下去」,也就是又要花錢,擴大赤字,政府的「經營績效」這麼差,公務員理所當然要減薪。
綠營立委對官員減薪,都說「不抱期望、不必期待」,因為馬政府上台後,恢復聘用酬庸性質的資政、國策顧問,在中央政府員額及酬庸職務大幅增加下,期待官員自我減薪,是緣木求魚。
筆者對此部分認同,減薪的範圍應該把這些資政、國策顧問列入,但立委們有沒有考慮到自己也跟進呢?理由的同樣是,身為「企業」的一員,「監察人」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督導政府把「公司」經營得賺錢,反而虧損連連,當然也理應減薪。
甚至,國營事業主管也應納入,尤其不能如中油等,天天哭窮還發放四個月年終獎金,實在「太超過」。
談到年終獎金,也應納入減薪考量,同樣是從企業經營角度來看,全國幾乎人人叫苦,很多企業發不出年終獎金,讓人民荷包縮水的公務員,怎能安心領年終獎金?至少不能領「績效」獎金。
因此,雖然台灣與新加坡國情不同,還是該效法新加坡作法的精神,在減少負面影響下,規畫公務員減薪,除達到馬總統「共體時艱、共赴國難」的呼籲,也讓人民有「好感受」。
陳文輝(北縣汐止/中小企業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