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籽學苑創辦人李雅卿之子變性為「唐鳳」引起話題,事實上體制外學校或部分教改領導人物的兒女,一路走來,多踩著獨特步伐品味人生。
最近學校才剛開學,我就聽到不少朋友的抱怨聲,不是痛罵老師管教不當,讓孩子上學痛苦不堪;就是嫌學校不肯能力分班、不努力提高升學率,擔心他們的子女被成績不好的同學拖下水,考不上明星學校……。
天下父母心,他們的擔心與抱怨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我聽來聽去,就是感到不對勁,因為我看到他們和以前的我一樣,都犯了一個很基本的錯誤:沒有真正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也沒有勇氣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
而我後來懂得儘量放下做父母的身段和擔心,努力隨著孩子的成長一起學習、改進,碰到的「貴人」之一,就是最近成為話題的「唐鳳」的父母唐光華和李雅卿。
欣賞童心 對孩子有信心
唐大哥和雅卿姊曾經都是我的老同事,他們為人與處事的風範,都是我學習的對象,但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他們教育子女的態度。
唐大哥曾經丟給我一個問題:「你有沒有發現,中國文化下的父母,總是見不得孩子快樂似的?」一語驚醒當時還是新手媽咪的我,提醒我不要以大人眼光來要求孩子,而是要欣賞童心、接受童性,學習「和孩子站在同一國」!
這麼多年來,在唐大哥和雅卿姊教育子女和學生的過程中,我真正看到什麼叫做尊重孩子,以及相信孩子的能力。所以,當知道他們支持兒子變性的消息出現報端,我不免發自內心讚嘆: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母!而智商高達一八○、求學時不適應台灣體制內教育的唐鳳,如今能身心健康的成長,發揮電腦專才、貢獻社會,連決定變性這等駭俗大事,都能受到父母的支持與祝福,一定是受到菩薩特別庇佑,才能如此幸運。
放手支持 教他們負責
對許多父母來說,願意傾聽孩子說話,也許並不困難;但若要進一步支持他們自己做重大決定,恐怕就不容易放手,甚至有人很直接的告訴我:「門都沒有!」原因很簡單:「他們還小,無法獨立做出正確的判斷,也無法承擔後果!」
但問題是,「小」的定義是幾歲?譬如,我的一位朋友的掌上明珠才上幼稚園中班,每天都堅持由自己選擇上學穿的衣服,而且都搭配得很好;但也有四、五十歲的大男人,沒等到老婆幫他選好衣服、領帶,就不敢出門上班。
也有朋友的小孩一路唸書都有大人當「書僮」,只要父母、家教不在身旁催他、逼他就不唸書。這樣的小孩,就算進了不錯的大學,他也隨便混混,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專長是啥?一律渾渾噩噩,畢業後不知何去何從,反正有父母可以養,不怕餓死……。
用對教育方法 投資值得
說老實話,我學習唐大哥和雅卿姊那套「傾聽孩子聲音」、「讓孩子為自己做決定」,既耗心力又花時間,絕比不上擅長用打罵讓孩子聽話的「權威父母」來得輕鬆、方便又有威嚴;但是,這些努力非常值得!一路走來,我們家兩個孩子,弟弟大一、哥哥大四準備上研究所,兩人都清楚知道自己該負的責任是什麼,也開開心心在走自己想走的路。
人生漫漫,我們做父母只要用對教育方法,辛苦教養子女一、二十年,卻能因此換來孩子終生為自己繽紛人生負責的能力,這種投資多麼值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