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內閣執政滿半年,行政院長劉兆玄特別以「國家的基石、人民的依靠」為主軸,寫了一封「院長致全體公務員的一封信」,全國公務人員人手一信,這是台灣政治生態上罕見的動作。
劉院長很含蓄的指出:「不可否認的,過去幾年間,因為種種因素,使文官體制受到斲傷,也讓許多優秀的公務人員選擇沉默、保守、不敢建言,這是政府的損失,更是國家的損失。」「在民主政治日趨成熟的今天,政黨輪替將成常態,此時你們長期累積的專業知識、行政經驗及法治精神,就是所有人民仰賴的、讓國家保持正常運作的穩定力量,更是讓各項施政得以落實執行的核心動力。」
我們必須嚴肅的指出,民主政治乃政黨政治,而政黨政治重要基石之一即為文官中立,西方民主先進國家對文官中立已建立良好典範,但是我國對文官中立雖多方倡議,但由於政黨對立過於嚴重、意識形態凌駕專業、朝野政爭干擾不斷,導致關說文化盛行,文官無法專業行事與判斷,以致文官中立始終無法落實。
以前總統任期中備為多方詬病的教育部為例,很多事務皆無法依法行政,專業性、連續性與穩定性皆受到意識形態的嚴重干擾,因此文官如何保持其行政中立,不受政爭的干擾,而能持續客觀公正的推動政務,實為當前政府維持正常運作的重要支柱,這也是劉院長苦心孤詣之所在。
劉院長強調:「所有公務人員,不論中央或地方、職務與職等,你們都是『國家的基石、人民的依靠』,任何的決定與作為,都將對身邊的親朋好友、骨肉同胞,發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能夠身為中華民國政府文官,掌握公權力,不僅僅只是一份工作,更是責任與榮耀。但公務人員體系時有推諉責任、相互爭功、事不關己、強掠公共財的狹隘心態,而升遷也常受到年資與政治人際關係的影響,處處只講究官場文化的官僚氣息,造成文官體系計較福利、不思變革、不重視能力與績效、職務權威高於專業與知識,依法令與規定行事往往失之僵,分工不重溝通協調等情事,在在為人民所詬病。
我國公務人員絕大多數均係經由公開競爭的考試制度考選而來,素質整齊,多能兢兢業業在本職崗位上克盡職責,奉公守法,我們深信上述的不當情事究屬少數。新政府就任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尤其金融海嘯對國內經濟與社會的影響,極為深遠,需要用全新的思維與做法來面對。
人民望治心切,所以對劉內閣的滿意度不高,應只是受外在因素影響,而非公務人員之失。但也因國家處於非常時期,各種挑戰接踵而來,公務人員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肩負更重要的使命感,這也是劉院長寫信的用意,今後唯有以「感同身受的心情、靈活創新的思維、堅定不移的意志、清廉正直的行為、積極有效的執行」,來看待每一件手上處理的工作,才能獲得人民的信賴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