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講義】冠心病治療金三角-藥物、手術、生活調整

王致皓 |2008.10.23
627觀看次
字級

人體的心臟負責輸送血液至全身,每天心跳約為十萬多次,每天要輸出八千公升以上的血液,流經全身各處,且日夜不停,全年無休的工作。

心臟本身也需要充分的養分與氧氣,而圍繞在心臟表面的動脈,負責供應心臟氧氣和養分的血管,稱為冠狀動脈,主要有三條分枝,冠狀動脈保持健康,血流順暢,心臟才可能有正常的功能。

如巨石壓胸 典型心絞痛

當任何一條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阻塞時,就可能阻斷心臟的氧氣及養分供給,導致心肌缺氧時,抑制心肌收縮,使心臟無法輸出正常血量,甚至損及控制心律傳導系統,引起心衰竭或心律不整而導致死亡。

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塞是常見的冠心病,也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在台灣,每年逾九千人罹患急性心肌梗塞,其中約二千人死亡。

冠心病患者在運動出力時,會感到胸前有壓迫感、發悶、疼痛,有如老虎鉗鉗住心臟,或胸中如巨石般的壓迫感,靜坐、躺下休息,或服用舌下硝化甘油才能緩解,這是典型的心絞痛;若胸痛持續達二、三十分鐘,極可能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應立即就醫急診。

冠心病治療包括調整生活型態、藥物治療、氣球擴張術、置放血管支架及繞道手術等。

調整生活型態,可阻止脂肪、膽固醇沉積物持續在冠狀動脈內堆積,例如戒菸、低脂肪及低膽固醇飲食、減重、規則運動、壓力管理、控制血糖以及血壓等。

手術配合藥物 療效更佳

使用藥物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會,進而減少死亡的危險。

調整生活型態與藥物治療,對曾接受氣球擴張術、植入血管支架或冠狀動脈繞道術的病患一樣重要,必須確實執行。

抗心絞痛藥物可減少心臟耗氧量,並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而達到減緩心絞痛症狀。另外,包括阿司匹靈或同類藥物、降膽固醇藥物、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和血管張力素轉化抑制劑等藥物,均可提高長期存活率。

約百分之三十三冠心病患者適用於氣球擴張術或血管支架治療。氣球擴張術是利用導管前端的氣球擴張加壓,將血管斑擠壓到血管管壁上,以改善血管內血流。

血管支架置放術伴隨著氣球擴張術。支架是一種網狀結構的金屬小管狀物,對血管壁提供支撐力,並減少氣球擴張術後再狹窄的機會,置放血管支架風險相對較低,病患在接受局部麻醉後,可在一、兩個小時內完成。

另外,醣蛋白抑制劑可在施行氣球擴張術時由靜脈給藥,以預防血栓形成,大部分病患在醫院內觀察一晚後,可於隔日出院,於一周內恢復正常活動。

接受血管支架置入的病患,可同時使用抑制血小板凝聚的藥物至少三個月,並加上阿司匹靈長期治療,以預防血栓在支架內形成。

(作者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心臟內科主任  王致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