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觀無量壽經》之十六觀中的第十三雜想觀。
作品右下方金泥銘文雖有毀損,仍可辨識「淳熙癸卯仲秋望日□□畫」。「淳熙癸卯」為南宋淳熙十年(1183),得知繪製年代,後流傳至日本。一九五九年指定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經云:「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於一丈六像在池水上……阿彌陀佛神通如意,於十方國變現自在,或現大身滿虛空中,或現小身丈六八尺,所現之形皆真金色,圓光化佛及寶蓮花,如上所說。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於一切處身同,眾生但觀首相,知是觀世音,知是大勢至。此二菩薩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是為雜想觀,名第十三觀。」記載著阿彌陀佛的功德。
畫中阿彌陀佛三尊像皆雙足踏蓮,帶圓形頭光。
佛身披袈裟,右手垂下,左手於胸前結印;左脅侍觀音菩薩,手執柳枝、淨瓶,右脅侍大勢至菩薩,手持經卷。阿彌陀佛從白毫放出白色光照耀上空,光中化現十方世界的十如來、十菩薩、十天、十四聲聞眾,分立兩邊。
三尊像之背後有金彩交互輝映的祥雲湧現;前方有寶池,池中布滿盛開的蓮花,有九人跪坐蓮花上,合掌向佛,象徵九品往生。蓮池旁有人首鳥身的迦陵頻伽、鶴、孔雀等,表現極樂世界的莊嚴華美。
〈阿彌陀淨土圖〉‧南宋淳熙十年(1183)/絹本設色/
高150.5公分‧寬92公分/日本京都東山‧知恩院藏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由星雲大師總監修,佛光山宗委會策畫,分類彙編各門類藝術及藝術家,按建築、石窟、雕塑、繪畫、書法、篆刻、工藝和佛教美術人物,總成八大類計二十卷冊。
助印服務電話:07-656-1921轉1441~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