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豐明 真心利他 善緣會適時出現

文/竹山 |2019.07.27
4876觀看次
字級
許豐明小檔案 曾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及參與廣告設計、攝影、插畫等商業創作。曾任社區大學講師、紀錄片編導。出版著作30餘冊,得獎無數,並定期在酸梅豬影像部落格發表創作。圖/馬晴舫
佛光青年陳彥霖(右二)和紀錄片配樂師羅文謙(右三)合作默契十足。圖/許豐明.羅文謙提供
紀錄片導演許豐明的人生遭遇,恰恰印證了人生「每一步都不會白走」。年少時的苦遇,正是成長後的滋養,前段的意志考驗,正是之後人生需要的勇氣韌性,一切似乎都是老天爺安排好的……圖/馬晴舫
慈濟大學紀錄片《聽‧見幸福的 樂章》劇照。圖/許豐明.羅文謙提供
高醫安寧心圓之美攝影展作品。圖/許豐明.羅文謙提供
紀錄片《生命藏寶圖》劇照。圖/許豐明.羅文謙提供

紀錄片導演許豐明的父母,年歲相差25歲。乍聽這個差距,很多人直覺以為他的父親是來台老兵,但實情並非如此。

許爸爸曾是日本商船廚師,娶了日籍太太,生下一個女兒,住在廣島。一次跑船時廣島被投下原子彈,家毀了,家人全亡,且因為輻射之故,無法立即返回,一直到半年後才能再度返回早已化為烏有的「家園」。

遠離廣島傷心地,許爸爸返回故鄉台灣。多年後,在如今的丈母娘大力促成下,許爸爸再婚,陸續有了三女一男。為了生活,許爸做過許多生意,也賺到過錢,但都因為太過善良被合夥人、親戚騙錢,許媽媽又接連被鄰居倒會,欠下許多債務。

貧困童年生活中有愛

許豐明國一時,家裡從小康變成了生活照顧戶。有人勸他們一走了之,但許媽媽堅決不肯。她是會頭,會腳都是親戚、鄰居,大家情況都不好,她說:做人怎可一走了之……

當時家住萬華福民社區,「左右鄰居二十戶比慘的。相形之下,我們家除了窮,其他都還好。」許豐明回憶,下課回到家就能看到爸爸媽媽,沒有家暴,當過廚師的老爸還常用各種食材變化出創意料理……兒時點滴回憶,都是許豐明生命中的「小確幸」。

只是家裡實在太窮了,除了老爸年事已高,全家人都得拚命打工。許豐明做過送報生,擺過地攤,但還是經常交不出學費。尤其高中就讀「很花錢」的復興美工,最後一學期,實在交不出學費,媽媽央請社工幫忙,社工找到一位退休校長,到他家訪視後答應每個月支助五千元,持續半年。

拚搏人生闖出生涯路

至今,許豐明仍不知道這位善心人士是誰,但他始終知道:現在所做的事都是在回饋,因為從小到大,他也同樣被各方照顧著……「所有過往,皆為經歷,凡是相遇,皆有意義。」一切彷彿冥冥之中都安排好了,成長階段的生活經驗,給了許豐明豐沛的養分。

回首青春歲月,兩件事給了他最深刻的震撼。一件是,有一次他忍不住對母親說:「我們家怎麼那麼窮?」母親當時的表情,至今仍深深烙印在許豐明心裡,而那也是他唯一一次對母親說這樣的話。另一件則是,二十一歲那年,母親對臨終的父親說:「孩子還那麼小,以後我怎麼辦?」當下,他就決定日後要努力賺錢。

服完兵役後,他拚命努力賺錢,也很敢「跨領域」找工作。明明對電腦一竅不通,連電腦打字都不會,卻敢應徵電腦公司的軟體測試工程師。只因面試時,他已經出版了幾本書,又說自己買了多麼高階與昂貴的電腦,讓面試官誤以為他很內行。

「坦白說,當時用壞過公司好幾台電腦,所以只要電腦故障,同事就會問:許豐明用過嗎?」幸好,在主管諒解及自己的努力下,許豐明從頭學起,最後竟還出版了好幾本電腦應用書。

與其同情不如真利他

在擁有無虞的經濟基礎後,許豐明決定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喜歡玩影像,他選擇專門拍攝身障朋友,同時幫出版社企畫生命故事的系列書籍。「起初,我覺得身障者很可憐,後來發現,可不可憐完全在於自己怎麼想,身障者只是生活方式和我們不同罷了。」許豐明坦言,自己人生最好的時刻,經常也是最壞的時刻。「幸福是比較出來的!人生沒有最壞,怎麼有最好?」

二○一○年,許豐明第一部長篇紀錄片《生命藏寶圖──張守德的故事》連續得獎,但他以利他為出發點做事,並沒有被名利沖昏頭。「這樣做事較沒有罣礙,既減少犯錯,也更有同理心為對方著想。」

他拍紀錄片,總給人「平淡卻入心」之感,因為他盡可能如實呈現,即使對方提供很有新聞性且能讓影片爆紅的事實,他為了當事者長遠的人生,寧可隱而不宣。一直未婚的他,甚至會建議來不及看到子女長大的癌末父親,留下影像紀錄,訴說對子女的愛與期許……

超越宗教的合作案例

三年多前,他為聾人協會拍介紹手語重要性的微電影,進啟聰學校選角,遇到一位泰雅族女孩。學校老師告訴他,女孩罹患遺傳性疾病「尤塞氏綜合症」,出生就聽不見,青春期視力快速減弱,最後失明,卻可能是「未來的海倫凱勒」。對這個疾病越了解,就越激發許豐明拍紀錄片的動機,但經費卻籌募不易。

啟聰學校張銀池老師,在幫著積極尋找相關資訊及資源之際,發現慈濟大學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靖永皓老師,才剛剛因為研究這個疾病得獎。在靖老師與黃舜平醫師及慈濟大學王校長協助下,許豐明順利籌募到拍攝經費。

在紀錄拍攝及後製過程中,許豐明看到佛教界的包容性。靖永皓老師告知彰化基督教醫院,願意共同合作泰雅女孩的遺傳研究,但需要女孩的父親簽合作同意書。信仰基督教的父親原本一直質疑:佛教團體怎麼會願意無償進行個案研究,還提供數百萬元為他的三個孩子裝電子耳?

善緣總在轉彎處等候

後來看到同意書上印有「彰化基督教醫院」字樣,還聽說這部紀錄片的音樂創作者,是由自幼信仰基督教的全盲教友羅文謙負責,主題曲《月光小夜曲》的演唱者和鋼琴演奏,則是佛光青年陳彥霖,他高興的說:「原來基督也有參與啊」,心中的疑惑就放下了。

一路走來,從拍攝身障者紀錄片,到高醫安寧療護、馬偕醫院癌症中心,面對許多生命不可承受之重。院方甚至問:需不需要安排為許豐明和工作人員做悲傷輔導?醫生不知道的是,許導演的成長經驗幫助他理解身障者的世界;拍攝身障者的經驗又幫助他接觸重病與罕見疾病患者;而以上這些,又累積他拍攝安寧緩和病房故事的養分……

「我的人生遭遇,恰恰印證了人生的每一步都不會白走。老天爺要你遇到困難,但最後挫折與阻礙常常神來一筆化解,好像老天爺在開你玩笑,卻也往往自有深意。只要是真心利他,善緣總恰巧適時出現,讓原本以為的困境、瓶頸迎刃而解。」許豐明深有體會。

羅文謙 精進自己 做好專業

因為早產而失明的羅文謙,對世界的想像反倒比明眼人更豐富,他勇敢在暗黑的世界加倍努力,又巧遇伯樂許豐明導演,終於在電影配樂界闖出一片天。如今的羅文謙,生活多采多姿而忙碌充實。「你很忙吧?」一句隨口招呼,得到的秒回是:「當然。而且我『全盲』。」

羅文謙的母親十七歲未婚生了他,無助加上無力面對,文謙自幼由外婆撫養,但因為他實在調皮,外婆招架不了,轉介給區公所,於是在兩歲半時被送到岡山身心障礙福利中心,小學到國中就讀台中惠明盲校,高中就讀台北啟明學校。

雖然成長過程父母親人缺席,羅文謙在師長的愛與基督信仰的滋潤下,個性積極樂觀、懂得換位思考,也能幽默面對人生。

當老師告訴他:「與其抱怨,不如嘗試改變。」羅文謙想起國二時母親曾想攜子自殺,便困惑的問老師:「媽媽為什麼要這麼做?」老師說:「重點不是追究過去,而要思考以後再遇到困境時該怎麼辦。」而在了解母親當時失業,又無法在孩子面前示弱後,便瞬間釋懷了。

就讀東吳大學英文系大一時,他經由社工介紹認識許豐明導演。許導演認為他未來無可限量,決定請他為紀錄片配樂。大二下與導演簽下第一份商業合約。鑑於視障者簽約,完全要依賴明眼的經紀人,視障者的權益有時無法受到保障。許導演不怕麻煩和他一再確認內容,金錢往來也公開透明,彼此建立絕佳默契。

羅文謙從不覺得自己是盲人,應該受到特殊禮遇。「我雖是視障者,但做的是專業工作,導演當然應以專業水準來要求我。」羅文謙知道,當機會來臨時,自己要更努力將專業準備好,精進各項能力,才不負機緣降臨。

為了做好紀錄片配樂,羅文謙要求跟著導演拍片,因為看不見,他擔心只透過拍好的影片及導演口述來了解,會因資訊不完整導致配樂結構不完整。限於學生身分,羅文謙無法全程跟拍時,導演就盡可能把影片的內容、音樂想呈現的感覺說給他聽。

許豐明導演還抽空陪他看電影,事後再將看電影的經驗分享在部落格,鼓勵很多視障朋友也開始走進電影院。「明眼人陪伴視障者看電影,其實是有公式的。」羅文謙說:人、事、時、地、物要描述清楚,如果英文聽力不錯,就只需要在畫面無聲時加以描述即可。「看片前可以先講內容,但千萬不能破梗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