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古今的門外人

文/鄧名敦 |2019.07.22
2167觀看次
字級

文/鄧名敦

一六二○年,一艘三桅帆船從英格蘭出發,航向美洲尋找新的生活地。這艘船,就是著名的五月花號。

二○一九年,一對來自薩爾瓦多的父女,為了逃離家鄉的民不聊生和日益嚴重的幫派問題,在墨西哥邊境試圖泳渡葛蘭德河,前往美國尋覓新生活。只可惜,留下一張震驚世人的悲劇影像。

近年來,由於中東局勢騷亂,大量的難民向外遷徙,奔赴歐美等國,尋求庇護或安居。原本是一場令人同情的生存長征,最後,卻演變成接收國社會輿情的激化、人道主義與國家安全的劇烈角力。

政治上的盤算和鬥爭永遠不會停歇,社會裡不同思想的對立和衝突也在所難免,甚至宗教信仰的敏感碰撞、文化衝擊的不適應感、利益分配的嚴重失衡,種種問題正大舉入侵原先敞開大門擁抱難民的國家,直至難民議題不斷發酵炒作後,門關境鎖,邊界築起一道道高牆,像對待敵人般拒之於門外,並且嚴陣以待。

只是,在門外的,不是高舉干戈的敵人,而是流離失所、企圖躲避暴政戰亂的一個個求生者。外來者,究竟怎麼見容於當地?

西元前二四四年,秦王政三年,朝廷上的宗室大臣以國家安全為由,正嚷嚷著驅逐外國來的客卿。

其實,這些秦國宗室的擔憂也非空穴來風,當時秦國內部正投入巨大的資源人力開鑿涇河,修築一條灌溉廣闊平原的渠道。而提出這個建議的人,正是韓國來的水工鄭國。只是,這看似興國利民的大計表象下竟包藏禍心,原來這一切都是韓國為了阻止秦國日益強大而發動的「疲秦」計畫。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遊閒於秦耳,請一切逐客。』」《史記.李斯列傳》記載著當時宗室大臣眾口一詞,主張外來卿客居心叵測的懷疑論。最終,經不過宗室的一再勸說,秦王政下了逐客令,凡是非秦國的客卿一律驅離。

作為一國之君的嬴政,首要任務當然是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因此,頒訂這項逐客令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驅逐了一切外來者、緊閉國門後,就一定能確保自身的安全無虞嗎?為了淘汰一粒沙子,不惜傾棄盤中珍珠,這麼做值得嗎?把外來者視為潛在威脅,斷絕一切的合作交流,限縮自己的發展空間,這個決定明智嗎?

李斯決定上書勸諫,不僅為個人利益尋覓出路,也為千千萬萬個外來者發聲,更為秦國的未來請命,奏請秦王收回成命。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秦王從善如流,取消了逐客令,復用李斯,最終成就一統天下的帝王霸業。

以古鑑今,不見得有效,且往往淪為迷信,畢竟時空的複雜性不可同日而語。但是,李斯的一番話或許能讓現今搖擺在收留與驅逐兩個選項間的大國,能有更大的思考格局:「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把一切外來者視作寇讎,是求危還是求國無危?也許不證自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