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25.11.16
    心理投射現象解析

    文/本報綜合報導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會因為某個人說了幾句話或做了某些行為,而讓自己感到不愉快或防衛反應。有時,還會為了對方的態度或行為造成情緒困擾,心理學研究指出,這些感受可能來自「心理鏡像投射」(psychological projection)。這種心理機制,原本是防衛自我的方式,但如果...

    2025.11.16
    從潮流到商機 流行文化吸引力

    文/本報綜合報導 現代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 )不僅僅是時尚或藝術的象徵,它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現象,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行為及經濟市場的運作。從突然爆紅的一句話,潮流公仔到影視娛樂,流行文化無處不在。這股文化浪潮正吸引數以億計的消費群眾,並轉化為巨大的商機。其魅力源自...

    2025.11.16
    賞八哥 憶鳥飲水往事

    文/陳金鳳 假日午餐後閒閒,到公園溜達,在磚道上走著走著,近旁草坪突然竄飛起一群約40來隻八哥,嚇了我一大跳,噢不,應該是牠們被我的到來嚇到了才對。 但是牠們沒有因此四散,改成三五隻、兩三隻的忽兒停棲樹上,忽兒落在草坪的來回移動,有趣的是,落點都在草坪同一個地方。好奇心使然,我躲在一棵樹後觀察,...

    2025.11.16
    城市賞鳥 不亦快哉

    文/張子筑 近年生態觀念日漸受到重視,都市中的鳥類也變多變豐富,許多愛鳥人士幾乎不用往高山郊野,就能看到各種鳥兒美麗的活潑身姿,甚至還能看到不少入侵種的霸道行徑,或是目睹野鳥而聯想到過去飼養鳥兒及和鳥兒相遇的各式經驗,既有開心溫馨,偶爾也有些惘然…… 後院那株春不老常常招來鳥兒,尤其當結出一...

    2025.11.16
    【綠意秘境】百年荔枝樹下的北屯老樹公園

    文/吳芳枝 位於台中北屯路段的中國廣播公司北屯機房,占地5400平方公尺,被百年荔枝樹群環抱,一片綠意盎然。數年前,中廣公司遷移後,台中市長重視都市生活圈的綠色資源,保留原有荔枝樹及放送局北屯機室冷卻池遺跡,規畫成兼具教育與休憩功能的「荔枝老樹公園」。這裡不僅保留荔枝、芒果、檸檬等果樹,也保存了北...

    2025.11.16
    【藝象空間】又變‧釉變 彩瓷五重奏

    文/冠珍 「又變‧釉變」展覽集結藝術家吳漢宗多年彩瓷創作精華,展現在傳統與創新的交融中,對「變」的獨到詮釋。作品大致可分為五個系列,各具風格與思維脈絡。 〈青花彩繪〉系列延續自元代青花瓷傳統,吳漢宗以個人筆觸與題材,讓古典青花綻放現代美感。〈澎島歲月〉取景澎湖古厝,結合彩繪與雕瓷,打破平面限制,...

    2025.11.16
    【植然生活】錫葉藤 南美的紫藍精靈

    文/步悠 閒暇之餘,漫步公園小徑,欣賞花花綠綠的景象,心情愉悅,神情爽朗。無意間發現遠處黑色棚架上紫藍色的花叢,好奇心驅使我走近探究;錫葉藤正綻放淡紫藍的花朵,一簇簇懸掛在綠色長橢圓形葉片上,花形小巧俏麗,紫藍色澤幽雅清秀。 初入眼簾的是五瓣、長約兩公分的花萼,常被誤認為花瓣。仔細往底部看,才有...

    2025.11.16
    【草木堪為友】大葉欖仁 葉子像羽扇

    文/吳欽杉 大葉欖仁樹(Indian almond),學名為Terminalia catappa,是使君子科欖仁屬的落葉喬木,又名欖仁樹、雨傘樹、涼扇樹,也有人稱它為枇杷樹,但是它不會結常見的枇杷果實,結的是扁橢圓形的核果。在華人社會中,因為它的果實外形,近似橄欖的核仁,所以通常稱它為欖仁樹。又因...

    2025.11.16
    【天文學家】劉博洋 用熱愛鏈接大眾與星空

    文/陳杰、王梓涵、史衛燕 劉博洋的天文夢始於童年,長大後這顆熱愛的種子不斷生根發芽:他是大學天文系裡組織社團、帶同齡人觀星的組織者;是網路上花數小時查資料,第一時間解讀重大天文發現的科普者;更是如今建起監測網,觀察太空的「守護者」。 從「一個人看星星」到「帶一群人看星星」,再到守望太空,劉博洋...

    2025.11.16
    【天文學家】鄧李才 找到世界級天文台址

    文/陳杰、王梓涵、史衛燕 柴達木盆地西北角,阿爾金山腳下,沿著二一五國道穿越戈壁來到冷湖石油工業遺址保護區,成片的斷壁殘垣映入眼簾。 不遠處的賽什騰山上,一個個銀白色的天文圓頂密集排列︱︱這裡,正悄然成為亞洲最大的光學天文觀測基地。 誰也想不到,冷湖這座曾因石油資源枯竭而被遺忘的小鎮,竟會與星...

    ...
    1 2
    ...
    4220
    1 / 4220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