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擾動表土 保留有機碳 免耕農法優勢多 土壤健康保肥力 編譯/韋士塔 |2025.07.19 語音朗讀 49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不翻耕鬆土,也能直接栽種作物。圖/取自Earth.com網站免耕農法可減少土壤侵蝕。圖/取自Earth.com網站免耕農法減少土壤擾動。圖/美聯社免耕農法農地的產量會逐年提高。圖/取自Earth.com網站機械耕作可能對土壤造成負面影響。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 在人類漫長的農業歷史中,翻土耕作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早期,人們以手工耕作,隨著科技進步,出現了由動物拉動的耕作機器,更逐漸出現各式各樣的機械化,甚至全自動化的耕作機具。然而,近年來,科學家開始探討,這種已有數千年歷史的耕作活動,是否真有必要。隨著環境保育意識興起,農業淨零議題開始受到關注。研究顯示,全球因森林砍伐、工業化的農業生產方式,以及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使土壤流失了原有50%以上的碳貯量,並以二氧化碳形式釋放回大氣中。因此,改善林地與農地保護措施,減少本應儲存在土壤中的碳釋放至大氣中,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在這個背景下,「再生有機農業」(Regenerative Organic Agriculture)就成為土壤固碳更明確的操作方式,強調免耕犁、覆蓋作物、輪作、堆肥等友善土壤的農法,增加土壤碳封存,以因應氣候變遷。專家指出,再生有機農業中的重要一環便是「免耕農法」(no-till farming),透過減少耕犁與種植保護土壤的覆蓋作物等方式,減少土壤擾動,保留土壤中的有機碳。研究人員表示,農民與園丁的傳統耕作,主要有幾個目的;首先是把堅硬的土地打碎,為作物的根系提供生長空間,因為植物需要鬆軟的土壤才能生長。其次,翻土能夠將養分有效輸送到土壤深層,並能讓土壤與肥料充分混合,為作物創造更健康的生長環境。第3種作用則是消滅雜草,為作物減少養分競爭。然而,耕作確實有一些缺點;最廣為周知的,就是破壞土壤結構。自然的土壤並非只是泥土,加州大學農業與自然資源部指出,土壤由基岩與岩石經過風吹雨打侵蝕分解而成,包含養分、礦物質及微生物,這些都有助植物生長;耕作會擾亂土壤的物理結構,並隨著時間推移,導致土壤愈來愈緊實、密度過高,不利植物根系生長,並且使微生物缺乏所需的氧氣。耕作的另一項缺點是加速水分流失,使原本潮溼的土壤變乾,這對於任何植物來說,都不是理想的環境,尤其是幼苗。另外,耕作的初衷之一是消除雜草,但有時會產生相反效果,因為在碾碎雜草的過程,雜草種子可能被帶到更接近土壤表面的地方,使其能夠發芽。相較之下,免耕農法有許多優勢,吸引農民採用這種技術。專家表示,耕作土壤,即使動用耕耘機,也需耗費時間;例如,美國的平均農場面積為444英畝,即使以每小時10英畝的速度耕作,也需要一整周的時間才能完成。採用免耕方式,可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免耕農法還能減少土壤侵蝕,保護珍貴的表土與有機物質,保存原生土壤肥力。此外,免耕農法可避免擾亂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提升土壤健康。這種對環境友善、對土壤健康有益的耕作方式,是邁向永續農業的重要一步。 前一篇文章 落實清潔工作 推有機耕種 印度最永續村莊 從家庭開始改變 下一篇文章 優化流程 可開發抗病性更強作物 量子運算 推動精準農業革命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大學、佛光山叢林學院 簽MOU2025.11.1202多倫多佛光山 獲頒建築文化遺產獎2025.11.1203修行入廚慈悲入味 台韓寺剎飲食交流2025.11.1204【快樂塗鴉簿】夢幻鳥2025.11.120595歲巴菲特發告別信:將歸於沉寂2025.11.1206【練瑜伽品生活】橋式 簡單動作不簡單2025.11.120718年首訪陸 西班牙國王今晤習近平2025.11.1208佛光會參與COP30 推廣環保與心保2025.11.13093國寶畫故宮南院合體 僅限42天 2025.11.1210法華禪寺皈依典禮 佛子開啟修行旅程2025.11.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可消滅99.9%病原體 適用醫療院所與飯店 自動消毒門把 杜絕接觸感染微生物燃料電池供電 用於低功率設備 土壤發電 再生能源新技術可執行人體內醫療、清理汙染環境 微型機器人 靠聲波驅動群體協作室溫下具延展性 熔點高達2000OC 新合金超耐高溫 飛機渦輪更高效 作者其他文章可消滅99.9%病原體 適用醫療院所與飯店 自動消毒門把 杜絕接觸感染微生物燃料電池供電 用於低功率設備 土壤發電 再生能源新技術可執行人體內醫療、清理汙染環境 微型機器人 靠聲波驅動群體協作室溫下具延展性 熔點高達2000OC 新合金超耐高溫 飛機渦輪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