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以下青少年使用 罹患腦瘤機率多5倍 專家建議 非緊急情況勿使用
【本報台北訊】現在的學生是人手一機,但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調查發現,國內近六成國小、國中及高中學生擁有手機,其中卻有七成學生不知國外政府及癌症專家提醒青少年非緊急情況不要使用手機的建議。
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表示,近來已有不少研究顯示,手機釋放的電磁波有害健康。包括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俄羅斯、義大利及以色列等國家,已提醒兒童青少年及孕婦應少用手機。
今年八至十月間,協會在十四縣市國中小及高中的調查學生使用手機情形,共回收有效問卷二千一百三十二份。
調查顯示,國小學童擁有手機的比率是百分之三十四,國中及高中學生分別是百分之六十九及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說,平均每十名學生中,就有近六名擁有手機,而他們又有百分之六十二帶手機上學。
使用手機的學生認為,最主要是方便和家人或同學聯絡,其次是便於家長接送及和同學聊天。
半數學生每次通話時間少於兩分鐘,百分之十八的學生則超過五分鐘,至於每次一聊就超過十分鐘的「長舌男」或「長舌女」,則約百分之八。
當被問到是否知道國外政府及癌症專家曾提醒青少年非緊急情況下不使用手機時,近七成學生表示完全不知道。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執行秘書鄭秀如認為,政府應盡早發布相關警訊,好讓民眾及青少年知道經常使用手機的風險。
鄭秀如提醒青少年,應把手機當成緊急聯絡工具,非必要時少用,且盡可能長話短說。
如果擔心電磁波輻射傷害,每講一小段時間,就換邊接聽,好讓耳朵能獲得休息,也減少電磁波輻射對單側腦部的傷害。
鄭秀如表示,美國等學術報告警告,成人使用手機將增加兩倍罹患腦瘤的機率,二十歲以下青少年使用手機,將比一般人多出五倍罹患腦瘤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