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醫師看診今後不要再打領帶、穿白袍,因領帶與白袍會散播超級病毒與病菌,對病患與其他進出醫院者傷害很大;代表全英國四分之三醫師的「英國醫學會」(BMA)二十日公布醫師工作指南指出,以上作法可能使本來健康者進醫院就得病,稱為「醫院感染」或「健診連帶感染」(HCAI)。在英國,每年就有三十萬人醫院感染,住院病患則有百分之九得到醫院感染。
指南指出,領帶在治病過程不具功能,常用且少洗滌,因此成為潛在的細菌溫床。傳統的白袍,與領帶同屬「不具功能」的穿著,常使本來健康者進入醫院就得病,稱為「醫院感染」或「健診連帶感染」(HCAI)。總計英國每年有五千人死於醫院感染。
「金黃色葡萄菌」(MRSA)就是極常見的一種醫院感染,MRSA要用很強的抗生素對抗,身體不適或免疫力低者感染,嚴重者會因敗血症喪生。
BMA指南指出,醫師避免散布細菌與病毒的要領,是「勤洗手,穿清潔、織工緊密的綿質衣服,勿再穿不具功能的衣物」。
由於績效與時間壓力,僅百分之四十醫師做到勤洗手。另外,醫院也須加強洗手設備的配置,使洗手更方便,讓醫護、病患減少醫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