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潭子訊】季節變換,最近皮膚科患者爆增,不少人癢到睡不著、吃不下,有人忍不住猛塗清涼油,但愈抹愈糟,難以入眠。
中醫師說,癢有好幾種,要注重調理身體,切忌病急亂投藥。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師傅元聰表示,目前早晚溫差大,不但會癢還脫屑,另發疹、起水泡等症狀。有患者抹乳液或軟膏,但若沒對症用藥,長時間下來還有副作用。
單純發癢起疹內有文章,分風濕、風寒及血虛三型。風濕型好發夏秋之際,皮膚搔癢,抓後就起水泡、丘疹等,得用散風祛濕,例如羌活、獨活、防風、秦艽等。
風寒型的癢疹是粉白色、大小不等,遇天冷時症狀更厲害,可用疏風散寒之劑,如麻黃、桂枝、紫蘇等。
老年體虛的人發癢,可能是血虛。皮膚乾燥、脫屑,可用養血潤燥,如當歸、生地、熟地等。除了內服中藥外,中藥也可用白癬皮、地膚子洗劑等,緩解癢症。
不要病急亂敷藥,找中醫師調理及皮膚科醫師建議給藥,對抗秋冬之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