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年十月,在廣西龍州縣發現一棵樹齡達兩千三百餘年的蜆木。
大陸廣西、雲南南部的深山密林中,生長著一種木質堅如鋼鐵的樹林--蜆木。
這是一種高大的常綠喬木,樹葉呈橢圓狀,每到春天便開著淡淡的小白花,通常能長到十多公尺高。蜆木的木質細密、堅韌,不彎曲、不開裂,以硬度高而聞名於世,所以也被稱為「鋼」樹、「鐵」樹。
蜆木確實堅硬無比,樹身很重,敲擊時會發出金屬般的鏗鏘聲。釘子難釘,連子彈也打不深,砍伐和加工都十分困難。將它放入水中,便立即下沉,甚至連木屑也像沙子一樣,不會浮在水面;即使長期浸在水裡,水也滲不進去,內部依然十分乾燥。
它能代替部分鋼材,在造船業、建築業和機械製造業中大顯身手,也是作砧板的好材料。蜆木為什麼堅如鋼鐵呢?除了生長速度十分緩慢、紋理縝密外,還因為它生長在山地的石灰岩上,為了吸取養分,它的樹根深深地扎在岩縫中,吸收了許多鈣質,聚集在木質中。
像這樣的「鐵」樹,還有大興安嶺的鐵樺樹,用一般的刀斧劈過只能留下淺痕,當地人使用其做家具、農具等,可用上百年不變形。雲南的西雙版納也有一種落水沉底、比鐵還硬的鐵力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