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歲前養育照顧 影響基因反應壓力

 |2008.09.22
594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由多所美國東部大學學者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指出,基因對幼童處理壓力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但是在嬰兒半歲前的養育照顧,對改變孩子基因反應壓力的能力,扮演著重要角色。

研究將一百四十二名分別是三、六、和十二個月大的嬰兒,放在與母親分離的環境中,測量他們面對壓力時,心跳受到迷走神經這種副交感神經影響。

據指出,迷走神經在心情平靜時,扮演著有如心臟的煞車系統。當人們身處的周遭環境突然變化時,這個煞車系統便會撤離,以便讓心跳加速,如此身體迅速反應外來環境的挑戰。所以嬰兒遇到環境變化時,應自動降低迷走神經煞車,如果這項功能不佳者,長大後容易出現行為偏差。

研究學者還進一步檢驗這些嬰兒的基因DNA,與多巴胺接受器之間關係。在此同時,評估嬰兒母親的行為敏感度高低,並透過錄影觀察嬰兒與母親同處時的互動情形。

多巴胺能幫助人們「從錯誤中學習」,而有缺陷的基因,會影響多巴胺停留在多巴胺接受器,進而影響接受器執行的工作。當基因有缺陷時,腦中多巴胺不能發揮適當的作用,使得這類嬰兒成年後多具有攻擊性、耽溺毒品或賭博等負面的偏差行為。

研究結果發現,嬰兒半歲前,基因與被養育方式同樣都與嬰兒腦部發展出規範壓力反應密切相關。也就是受到照顧的嬰兒,即使擁有會導致偏差行為的多巴胺基因,也能夠有效控制對壓力的反應。至於十二個月大的嬰兒,即使被母親高度關注,嬰兒的多巴胺基因對壓力反應則不明顯。

這份報告指出,研究結果說明雖然基因對壓力的生理反應,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父母以及照顧嬰兒人們的養育行為等累積而成的外在環境經驗,也能夠對遺傳到未來會導致偏差行為基因的嬰兒,在生理成長初期,展現極為重要的正面影響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