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喜歡雕刻俠義人物、創造波紋刀法的吳榮賜,題材傾向中華
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和《七俠五義》,及神佛像、甲骨文具象。吳榮賜說,因自己是草莽性格,尤其俠義的故事最感人、最動心。
吳榮賜是蕉農出身,卻熱愛美術,二十三歲拜木雕師傅潘德門下,立志以佛雕為業,在三十一歲那年得到建築名家漢寶德的賞識,七年後辦首次個展,為他獨創「波紋刀法」奠基於雕刻界。
所謂波紋刀法,吳榮賜說,就像水的漣漪一樣,一層層擴散出去,「我的彫刻技法著重在殘影和波紋」波紋是他第一刀法,殘影則是特色;他的木雕還有一道創新的呈現,好比作品「楊家將」,裡頭人物從手裡劃出去的矛,不只一枝而是添了多道層次,他說,這就是「殘影」,從靜態的木雕中看見動態的影像,人物的動作更加鮮活。
談到如何表現動人神態,他說
:「我覺得雕刻,不外乎光和影,凸出的部分是光,凹進去的是影,拿捏得當就生動。」細觀他的雕像,能夠發現,每一尊人物的臉都和他相似。他說:「當然要挑自己熟悉的人,所以就是自己啊!否則哪有感情呢?」
此次覽中有件模擬真人比例的達摩像,這尊達摩像雕自紐西蘭國寶級神木貝殼杉,有五種紅棕系色澤,又稱五彩,即使沉沒在沼澤中也不會腐朽的稀有樹種;要將神木運到台灣是禁止的,除非是半成品,所以吳榮賜遠赴紐西蘭雕刻一體成型的木雕像,運回台灣加工才算完成。
每件作品都有故事,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自九月二十日開展,展至十一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