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學衡】呼吸中體驗生命

杜承書 |2008.09.18
706觀看次
字級



生命的短暫,如同呂蒙正「論時運」言:「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晉代陶淵明「輓歌」也曾道:「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二者非但說明了人生的無常,亦道出生命的變化難測。《列子‧天瑞篇》云:「人自生至終,大化有四:嬰孩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人生即是一步步的邁向死亡,縱使想要逃避,卻終究難免一死。

古時莊子便體會到時間對生命的壓迫與威脅,知曉了人生短暫,追猶不及。《莊子‧知北遊》便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忽然、倏忽,難免抽象;即使使用瞬間、毫秒,也無法具體形容那生命急速消逝的感覺。

對於這個問題,佛家的解釋則是相當貼切的。

《四十二章經》載: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

佛言:「子未知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

佛言:「子未知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

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善哉!佛陀的大智慧,將生命繫於呼吸之間,既是真實,又是如此平易近人。生命萬物,隨時都在呼吸;當呼吸停止,即是生命殞落之時。呼吸之間,隱含著人們存在的證明;佛陀以此喻生命之短促可貴,珍惜當下方是人生重要課題。

友人教導坐禪,本以為坐禪僅是盤腿閉目即可,原來入門方法就在於學習呼吸,無論是最常用的「數息法」,或是觀察呼吸出入的「隨息法」,皆是進修蹊徑。《法句經 ‧惜念品》道:「出息入息念,具滿諦思惟。從初竟通利,安如佛所說。是則炤世間,如雲解月現。起止學思惟,坐臥不廢念。」單從「定」的角度切入,藉由數息打坐,可助人正念分明、屏除雜念;進一步以「定慧不二」論之,在吐納間,以心觀心,便如同《金剛經》所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徹見本來面目,洞悉實相。

電影「功夫之王」中,男主角問僧人:「我們都快凍死了,怎麼辦?」僧人不疾不徐回答:「不要忘記呼吸。」雖是詼諧之語,但佛家智慧就有如電影般,時時蘊藏在我們生活之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