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總統在行政院長交接時,「交代」蘇揆不要「看報治國」,行政院是全國最高行政機關,一個國家的興衰,其要負大部分責任,「看報治國」的院長絕對是「無能」。報紙雖不能完全反應民意,但是其有一定的作用,一個懂得利用媒體的政治人物,在政策未成熟時,利用媒體探民意。最笨的政治人物是利用媒體攻擊對手,他們忘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現在的政治人物太利用媒體放話,來考慮國家安危。這種事,輕者會引起國人的不尊重,重者會引起國際關切,總統公開表示要廢除國統會就是一例。
科學可以實驗,國家不能實驗,主政者如果沒有宏觀,很難了解國際現世,治國容易落到「瞎子摸象」。目前台灣的處境艱困,誰都知道內耗只會損害國體,但政治人物口中高唱愛國,表現的卻是令人搖頭。
國際是現實的,誰的經濟好,就能在國際立足。戰後的日本經濟突飛猛進,全世界都有其立足點,靠的是國家作為商人的後盾。商人有國家觀念,商人自然能立足國際,也就是國家外交得以延長。南韓近年來的經濟發展有目共睹,就是商人有國家依靠。反觀台灣,商人在國外發展,經常是孤軍奮鬥,還要被負面批評,儘管經濟官員向國際招商,但成效不如預期,其原因值得深思。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程,要培育人才需要有長遠計畫,英國一個試驗室可以培育出許多諾貝爾獎得主,靠的是培養,他們從中學就訓練學生如何運用腦筋,幾乎把功課當試驗,大家腦力激盪,大學依然如此。長此以還,自然對科學產生興趣。
我國的教育可謂相當普及,大專院校多到擔心招不到學生,科系更是令人眼花撩亂。可是,許多企業界想挑選人才,常是大海撈針。何以故?一言以蔽之,找不出何謂教育培育計畫,一位教育部長上任,就推出一套計畫,各大專院校為了爭取補助,只好唯命是從顧不了理想,公立學校如此,私立學校更是向「錢」看。以大學學測為例,連網咖用語的火星文也出現。網路不是不好,但目前國內把網咖視為八大行業管理,一心想考理想大學的高中生,很少會泡網咖,學測出網咖用語,顯然值得商榷。
鄰近的南韓,對網路推廣很用心,把網路列為高中教育的一環,長期培養網路人才,以為國家發展之用,我國如有心培養網路人才,不彷列入正式教育的一環,但教育主管單位捨此不為,導致糾紛連連。廣設大學院校,目的在替國家培育人才,綜觀目前大學院校科系,只能用商業導向的「普及」,難為「造就人才」。
俗話說「危邦不入,亂邦不住」,一個國家是否吸引異國人士前來投資、觀光,其指標在這個國家是否安定繁榮,一個政治紛爭不斷的環境、一個治安欠佳的國境,試問誰甘冒危險進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