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汐止訊】秋天到了,正值黃緣螢繁殖季節,台北縣汐止市崇德國小學生昨天將實驗室培育出黃緣螢幼蟲放回稻田,讓幼蟲結蛹,然後化蛹成蟲,成為亮晶晶的螢火蟲。
「寶寶,可要保重喔!」崇德國小六年級學生柯冠宇、唐偉宸等人在自然科老師蔡岳霖指導下,將實驗室培育出的黃緣螢幼蟲野放到稻田中,讓幼蟲在稻田裡尋覓食物。
六年三班的學生盧力銘認為,稻田裡有田螺,是黃緣螢幼蟲的食物,稻田又是靠學校水撲滿儲存的雨水灌溉,田螺生長其中,孕育著小生態。
六年三班學生陳映如說,秋天是黃緣螢尋找另一伴的季節,學校螢火蟲實驗室為了讓學生了解生態,特地在學校旁茄苳溪捕捉黃緣螢,讓他們在實驗室所營造的環境中生寶寶,再由學生將寶寶野放到校園栽種的稻田中,讓寶寶找食物,慢慢地化蛹成蟲,展開新生活。
崇德國小校長林文生表示,崇德國小緊鄰茄苳溪,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學校為了善用大自然資源,首先打造水撲滿,儲存雨季的雨水,並闢建螢火蟲生態步道,未來目標是成立水岸天際螢火蟲生態村,保育茄苳溪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