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斗六訊】慢跑是最普遍的養生運動,但有不少人擔心可能會帶來運動傷害。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婦產科醫師趙新志,以自身慢跑實例說,護膝、護踝是必備裝備,若膝踝出現疼痛,就要停止,千萬不要硬撐。
趙新志認為選擇合適的護踝和護膝能減少運動傷害,如何選擇?最好請骨科或復健科醫師提供建議。慢跑前的柔軟操很重要,柔軟操一定要做。趙新志以自身為例說,雙手平伸、雙腳曲膝的來回動作,和三百六十度的旋轉膝蓋,都屬於膝關節的熱身活動,可以交替做五分鐘左右,然後扭轉腳踝和其他伸展操約五分鐘,再來就是先快走五分鐘,這些都可以讓關節先產生潤滑液,有了潤滑液,就能在慢跑時保護關節。
一般人養生型的慢跑,時間只要超過三十分鐘,就可達到或多或少運動效果;若是運動員或是半馬、全馬選手,由於運動量太大,對骨骼的傷害將會更明顯,先前的熱身和準備更重要。他說,跑步時若感到膝蓋或腳踝痠痛,就要停下來先休息或按摩,待痠痛感消除後再上路,千萬不要強求,否則長時間如此「一定會跑出問題」。
跑步時的穿著,若是在夏天,可以短袖短褲;若是冬天的低溫,可以先在柔軟操時穿長袖長褲,待身體開始適應外界溫度時,再脫下長袖長褲運動,運動結束時,記得要馬上穿回長袖長褲,避免受涼。
慢跑時腳底的力量,會先傳導進入脊椎,再進入腦部,跑的時間一久,就可能造成神經傷害,因此慢跑鞋的選擇也很重要。最好是買有氣墊的慢跑鞋,減少緩衝。
慢跑結束後,可以補充水分,也可喝一些含有電解質的水,但不要一次喝太多,解渴即可,更不要喝冰飲料,可能造成氣管收縮,最好是溫水;運動完三十分鐘後,可以喝五百西西溫水,讓肚子有稍微的飽足感,若能待一、兩個小時後再吃飯,就可達到最大的減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