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股骨骨折患者手術開刀,長長的傷口少說也有十五公分,不僅恢復慢,術後也相當不雅觀,拜微創手術之賜,這樣的手術不再需要大傷口置入骨板,只需開小傷口,透過X光導引,將骨板放入,傷口較傳統約小一半,住院時間也約縮短一半。
一名七十九歲女性騎乘機車時發生車禍,導致右下肢從大腿至小腿疼痛變形,並於膝部內側及小腿兩處有撕裂傷。患者被轉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急診,當日於急診做完初步評估及檢查後,確診為右側遠端股骨開放性骨折,且患者本身有骨質疏鬆症,與醫師溝通後,以微創骨折內固定系統,成功治療骨折問題。
北市醫仁愛院區骨科醫師吳連禎表示,傳統股骨骨折置入骨板,需切出比骨板更長的傷口,因此往往會有大量出血,使患者恢復不易,且傳統骨板是不鏽鋼材質,雖然堅硬,但也因過於堅硬,骨頭比鋼板脆弱,不慎受到撞擊或使力時,反而造成骨頭更易斷裂。尤其是骨鬆患者,不太適合使用傳統骨板。
而新式骨板利用力學原理,透過X光透視導引,從小口沿著骨頭由下往上置入骨板,置入後的骨板於骨膜外、皮膚與肌肉下,橫跨骨折處來固定骨折,與骨頭稍有空隙而不會破壞骨膜;且僅需以三根釘子固定,其材質是鈦合金,較有彈性,且不易干擾到相關檢查。
吳連禎說,這個新技術,對於靠近膝關節的粉碎性骨折、人工膝關節術後骨折、骨質疏鬆等困難骨折,都可以利用。由於骨定性佳,因此不需再打石膏,但價格並不便宜,骨板本身須自費八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