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新秀藝術家 以新思維回應傳統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 |2008.08.26
678觀看次
字級

於台北國際藝博會新人特區展出 用陶瓷物件拼貼藝術 剪紙脫胎自中國窗花 與世界級畫家同台 提高能見度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二○○八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於八月二十九日至九月二日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行,為鼓勵新秀,文建會於今年規畫「Made In Taiwan酖新人推薦特區」,提供台灣青年藝術家展出作品。活動採公開甄選方式,評審從一百零八位年輕藝術家中評選出八位,入選名單為:黃沛瀅、何孟娟、賴珮瑜、朱芳毅、張恩慈、賴易志、吳耿禎、邱建仁。

文建會三處處長黃才郎表示,八位入選的年輕藝術家,由文建會免費提供每人四乘五平方公尺展出場地及展板、燈光等設備,另支付每人材料、運輸、包裝、布展費用計五萬元,文建會並委託蔚龍藝術公司協助輔導藝術家進行展覽規畫、文宣行銷等。

這次展出的作品透露出台灣新生代藝術家,不論在形式或媒材的運用上,展現了成熟的思維,同時以自己的方式回應所謂傳統媒材與技術。例如賴易志與賴珮瑜,都不約而同地抽離了攝影對象的某些特質,而改變畫面的色調。賴易志的「空白系列」,顏色與背景被消除而僅剩下位於畫面正中央的靜物,是將日常生活常見的物件做特殊處理,在視覺的距離中進入安靜狀態;賴珮瑜用拍攝手法,再以數位處理成幾何圖形,雖然拍攝城市的風景,卻除去了所有景物而只留下燈光的位置,而成為「完形心理學」的視覺遊戲。

還有部分作品回應繪畫傳統,比如邱建仁和張恩慈,便展現出跨越繪畫和影像的界線企圖。他們的作品主題環繞著生活點滴,邱建仁的繪畫形式經常呈現出如快門捕捉動態景物的效果,並以黑白和剪影式的圖像強化這一影像特徵,人們就像透過毛玻璃來看事物。七十二年次的張恩慈,作品並置了抽象而豐富的質感,以及平面的電腦繪製痕跡,以縫線作軟體雕塑。

朱芳毅則跳脫傳統以陶瓷做成品的方式,而是將陶瓷物件並列在展示牆上,聯想到「拼貼藝術」對於物件的應用,同時他也經常將物件與背板設計成黑白對比的頻,使得這個裱貼在平面上的形式與繪畫之間有更深刻的對應。黃沛瑩的作品以瓦楞紙為主要創作媒材,透過反覆的層層疊疊結合成量體,呈現以新媒材回應傳統的企圖。

另外,吳耿禎的剪紙藝術便脫胎自中國的剪紙窗花,二○○六年流浪中國黃土高原的經驗,使他的雕塑作品以木板的疊層拼合詮釋中國山水畫的意境。何孟娟則用數位影像回應「自畫像」這個重要的藝術主題,呈現現代女性壓力大,必須扮演各種不同角色,但重點是要扮好自己的角色,求得滿足和快樂,並在扮裝配件的運用上對應著文化中女性的各種形象。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活動,將在會場另闢專區,展出八位具中華民國國籍,年齡不超過三十五歲,且目前無畫廊專屬經紀合約之國內優秀年輕藝術家參展,並與當代藝術大師,如美國的Gary Hill、Jim Campbell、瑞士Pipilotti Rist、南韓的白南準、台灣的陳界仁等國際知名藝術家共同展出,藉此為台灣藝術新秀與國際藝術市場提供連結機制,為青年藝術家與畫廊建立橋梁,以達到獎掖新秀、發掘人才的目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