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大學中的服務課程,因為不算學分,有時內容名為愛校,其實就是打掃校園,令學生提不起勁,政大講師盧有恒,把愛校化為愛世界,將國際義工觀念也導入課程中,讓學生覺得在服務課程中,也能學到東西,更有學生因此把暑假出國旅行計劃,改為做國際義工。
盧有恒前年二月自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之後任職青輔會國際義工協會國際資源中心(IAVE IRC)研究員。期間執行「台灣設置國家義工中心之需求評估」之研究。
他說,這個工作讓他有機會接觸台灣及國外各種義工組織,也讓他對國內外義工中心運作,有了全面性的認識。之後,他前往印度新德里參與第十九屆IAVE世界大會暨青年論壇,更讓他親身體會志願服務的力量。
去年受聘於政大,開始教授服務課程,他發現大學服務課程,因不算學分,有時內容名為愛校,其實就是打掃校園等服務,令學生提不起勁。盧有恒說,他決定用國際義工的經歷,讓學生把愛校化為愛世界的大愛。
盧有恒也是到加爾各答CRAWL貧童援助組織做義工的台灣第一人,現任該組織台灣聯絡人的他,身體力行,把經驗介紹給政大學生,今年暑假就有學生把原來的出國旅遊計畫,改為做國際義工。做此決定的政大金融系學生陳玫君表示,因為或許進入社會後的時間不再能自由運用,她希望能在畢業前的最後一個暑假,做些有意義的事。
有許多國際義工組織經驗的盧有恒說,做國際義工有時會被質疑,為什麼不先為台灣有需要幫助的人做服務,難道出國做義工就比較了不起。他說,其實不是一定要出國做義工,而且短期的義工其實對當地幫助不大,但是身歷其境,能讓學生更能體會國際現勢,這才是他教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