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台灣護理人員平均每人照顧七至十三名病患,每年約有三成護理人員「出走」,愈來愈高的流動率或轉行率,讓勞動量增加成為惡性循環,為解決此問題,衛生署積極營造護士新形象。衛生署昨天表揚二十五位不同縣市基層護理人員,接下來還要辦理「新時代護理的精采片刻創意競賽」,邀請民眾與護理人員從自身角度,運用攝影、文字與海報,詮釋新時代護理形象。
衛生署健康照護處處長黃美娜表示,一位護理人員理想的照護患者數量為四至八名,但台灣護理人員平均每人卻要照顧七至十三名病患,且每年平均有三成護理人員流動。據人力銀行調查,台灣有七成九護理人員想轉業,其中更有六成白衣天使不想當護理人員,「對護理專業造成很大傷害」。
她說,去年護士節,護理人員高呼爭權利,衛生署因而成立健康照護處。今年衛生照護處希望透過各種活動,鼓勵護理人員留在工作崗位;各縣市徵選出的二十五位護理人員,希望能成為大眾楷模。
獲獎的高雄縣桃源鄉衛生所護理師洪韻美,擔任公衛護士且負責結核病患照護工作。因她的努力,三年來,桃源鄉的結核病患由近二十位下降至個位數,讓桃源鄉結核病患走過陰暗幽谷。
署立竹東醫院約雇護理師蔡淑惠則對推廣安寧緩和積極熱心,細心觀察病患臨終需求,還曾在病患臨終前播放病患喜愛的二胡音樂,讓患者安心離開人世。
緊接著「新時代護理的精采片刻‧創意競賽」活動,衛生署邀請全國民眾與護理人員從自身角度,運用攝影、文字或海報,詮釋護理新形象,活動網站:http://www.taiwannursin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