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鋁鍋到軍教男兒 郭亮吟拍紀錄片

 |2008.08.19
1723觀看次
字級

作品綠的海平線」甫獲金穗首獎 籌拍台灣軍士教導團」故事 呈現戰後青年心聲 盼未來拍劇情片

【本報台北訊】導演郭亮吟把阿公買日本戰後軍機製成鋁鍋,拍成紀錄片「尋找一九四六消失的日本飛機」,她還將台灣少年赴日製造軍機拍了「綠的海平線」;許多少年返台後參加孫立人將軍的「台灣軍士教導團」,她展開拍攝「軍教男兒」,用鏡頭訴說不斷延伸的故事。

郭亮吟為輔仁大學大傳系廣告組畢業、美國南加大電影製作藝術碩士,學生時期就參與拍片,她很喜歡法國導演楚浮作品,後來受到台灣導演侯孝賢電影很大影響,尤其是「悲情城市」。

郭亮吟小時候聽阿公說,他曾買下日軍在戰後留在台灣的戰鬥機,展開鋁鍋事業,但阿公不願說更多細節;阿公過世後,她繼續探索這個深藏多年的疑問,拍成「尋找一九四六消失的日本軍機」,誠摯的創作態度和獨特的影像風格,讓她獲得金穗獎肯定。

而在拍攝「尋找一九四六消失的日本飛機」時,她認識日據時期從事飛機維修的周煉燈,獲知二戰末期有八千多名台灣少年被募集赴日製造軍機,但相關記載卻闕如,因此決定拍攝「綠的海平線」,重現被遺忘的歷史。

歷時四年拍攝的「綠的海平線」,生動呈現這群十幾歲的男孩,除要適應日本氣候和吃重工作,還要躲避美軍空襲;有人不幸被炸死,同伴還用筷子夾回一塊塊炸飛的血肉。

日本戰敗後,許多台灣少年工回到故鄉,卻遇到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有人選擇留在日本,在異鄉掙扎求生,長大後忘了台語怎麼講;有人則轉往中國發展,文化大革命時下放遙遠的新疆。

「綠的海平線」訪談多位當年的台灣少年工、日本老師和軍官,輔以文件、信函、歌曲與影像史料,其中日本中島飛行機製作所的宣傳影片「制空」令人印象深刻。

郭亮吟說,曾到美國檔案局找資料,沒有太大收穫,當看到日本電影資料館目錄有「制空」,眼睛為之一亮;館方要求必須在戲院放映,盡管拍片經費有限,郭亮吟仍決定賭賭看,租下放映廳播放,畫面一播出,她當場尖叫,因為這就是她要的畫面。

她表示,日本戰敗後將很多戰時史料銷毀,中島飛機製作所廠長當年把「制空」偷藏起來,後來廠長過世,其子整理遺物,才將「制空」捐贈給日本電影資料館。

「綠的海平線」獲獎無數,最新成績是獲得今年金穗獎首獎,此片也在日本NHK播出,創下獨立製片首度在NHK放映紀錄,郭亮吟很高興影片可以讓更多人看到;她指出,日本只有大媒體才有資金和管道拍攝紀錄片,因此獨立製片比台灣少,相較之下,台灣的紀錄片環境非常開放和自由。

當年台灣少年工返台後,不少人加入孫立人將軍的「台灣軍士教導團」,在高雄鳳山五塊厝(今衛武營)接受軍事訓練,後來卻接到「歸休」命令。這個快被遺忘的歷史片段也引起郭亮吟的興趣,目前正積極籌拍,她表示,將以幽默、反諷、詼諧的敘事手法,呈現戰後台灣青年的故事和心聲。

郭亮吟將訪問當年的軍教團成員,並將運用大量獨具時代特色的歷史音像素材呈現,此片也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補助。為了讓拍攝工作更順利,郭亮吟也廣發尋人啟事,若曾是「台灣軍士教導團」成員、曾在高雄擔任台灣新軍訓練幹部,或分派負責訓練台灣軍士的「女青年大隊」成員,可透過電子信箱tmeg@quietsummer.com和劇組連絡。

郭亮吟表示,紀錄片可以如實呈現受訪者的神情、口氣等,並讓故事更廣為流傳,對她來說,紀錄片就是分享記憶。如果未來有機會,郭亮吟也希望能拍劇情片,一圓電影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