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據估計,台灣地區兒童的癲癇盛行率為千分之六點七,初估大約有三、四萬名癲癇病童,其中百分之五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誘發症狀;有人洗澡時,皮膚一遇熱水就全身抽搐,有人一刷牙就發作,甚至有小朋友只要計算數學,動腦筋思考就發病。
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秘書長、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關尚勇表示,六成的癲癇患者找不出病因,約一成五與基因有關;也有小病童因為腦部外傷,治療後出現癲癇症狀。
門診就發現,有些病童對聲音特別敏感,例如,聽到鬧鐘響,或是手機響起來,突如其來的喇叭聲,甚至是旁人打了個噴嚏,就會被嚇到而誘發癲癇。
為了避免孩子出現症狀,家長只能在家裡盡量保持安靜,只要可能發出聲音的東西,都調降音量;但孩子一出門,家長就提心吊膽,深怕孩子突然發作。
另外,少部分小病童則是對熱水敏感,連冬天洗熱水澡,都可能誘發癲癇發作。家長傷透腦筋,只能以毛巾幫孩子擦拭身體,小朋友盡量少碰熱水。
關尚勇指出,門診也收治過連刷牙都可能誘發癲癇的個案,有時刷牙,牙刷刺激到牙齦、牙床,即會導致癲癇,突然倒地身體抽搐。
他最近也收治一名疑似為算術型癲癇的十歲小朋友,很容易在上數學課時發作,因為算術時必須動腦筋,使用到比較複雜的思考也是一種刺激,可能導致癲癇發作。
關尚勇發現,最近因為外傷型的腦部意外,而導致癲癇的個案似乎愈來愈多;其中以活潑好動的小男生居多,有些從樹上往下跳,傷到腦部,有些是騎單車沒戴安全帽,撞倒腦部。他呼籲家長及學校應該提高警覺,盡量減少這類不幸意外發生。
「癲癇是可治癒的!」關尚勇強調,近年癲癇藥物進步,只要病友按時服藥,大概八成病友症狀可以獲得控制,甚至不再發作。
他說,因為噪音、刷牙、洗熱水澡、算術思考等因素,而誘發癲癇的個案仍屬少數,家長只要在孩子的生活起居上,多加留意,並配合藥物治療,甚至接受開刀,還是可以降低孩子發病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