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冬季低溫乾冷,乾燥性皮膚炎患者增多,加強保溼與正確洗澡洗手方式,都能防止皮膚乾癢乾裂,增加皮膚屏障功能。
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醫師許耘誌表示,過敏體質者在冬季天氣較乾燥、溫差大時,異位性皮膚炎容易惡化;家庭主婦、工作需頻繁洗手者,冬季手部容易出現溼疹、皸裂性溼疹;成年男性也容易在冬季或壓力大時脂漏性皮膚炎惡化。
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陳宏銘醫師說,冬季最常見的皮膚問題以乾燥性皮膚炎的患者比例最高,尤其是銀髮族與孩童。
陳宏銘說,開暖氣會讓室內空氣更乾燥;高溫會使皮膚更加緊繃與乾裂。建議洗澡水溫以攝氏三十七至四十度為宜,不宜超過十分鐘。
清水洗澡完立刻擦乾、擦乳液,保溼效果最好。建議選擇無皂鹼、弱酸性、保溼型沐浴乳,沐浴後應立即擦乾身體,於三分鐘內塗抹乳液或乳霜,此時皮膚能有效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