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根據國健署統計,國人脂肪肝盛行率逾3成,肝基會去年進行全國大規模腹部超音波檢查,高達53.3%的受檢者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志鴻表示,脂肪肝會進展成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脂肪肝也與多種慢性病密切相關,會加劇糖尿病、腎臟病、三高,還可能損害大腦功能。
陳志鴻指出,去年與三高相關的慢性病共奪走了6.1萬人的生命,超越台灣癌症死亡人數5.4萬人,多數代謝性疾病包括肥胖、高血壓、高血糖、三酸甘油酯偏高等,都與脂肪肝有關。
為突破脂肪肝篩檢防治瓶頸,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攜手高雄醫學大學、中山大學與台灣生醫大數據科技、台灣諾和諾德簽署合作備忘錄,啟動全國首創「代謝脂肪肝與肥胖風險分層及管理智慧篩檢計畫」,預計3年內擴展至25家醫院,打造全國「代謝性脂肪肝病」及「代謝性脂肪肝炎」防治網。
台灣生醫大數據科技董事長梁賡義指出,脂肪肝是我國僅次於B、C型肝炎的肝病,未來將進一步建立「台灣脂肪肝登錄資料庫」,整合智慧篩檢與大數據,一旦有赤字,可提醒脂肪肝或代謝性疾病的病患給予生活形式調整,並及早建議對肝病的預防、預測和監測策略等。
「脂肪肝的風險常被低估,代謝性脂肪肝病是多重系統性疾病,更是一種全身性的健康警訊。」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劉俊人表示,台灣成人中高達三到五成罹患脂肪肝,患者的心肌梗塞及腦中風風險都顯著增加。
高雄醫學大學代謝性疾病與肥胖研究中心主任莊萬龍指出,傳統肝臟超音波與肝纖維化掃瞄等檢查,有成本昂貴、影像判讀不一致等限制,導致許多患者未能被早期診斷與治療。智慧篩檢與非侵入性技術能提升準確度並擴大篩檢覆蓋率,是突破現行篩檢瓶頸,提高診斷率與治療率的關鍵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