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瑰寶 】走進地心 探索礦物結晶

文/德隆 |2025.11.23
86觀看次
字級
鐘乳石林 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巴西紫水晶 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台灣北投石 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世界礦區-鐘乳石展示 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螢光礦物 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台灣閃玉 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文/德隆

「大地瑰寶」是國內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的大型礦物常設展場,展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30多年蒐藏約1800件礦物標本,希望把專業知識轉化成容易理解的內容,讓觀眾能用更直覺的方式認識礦物。

展覽運用創新展示手法與多媒體技術,不僅帶來視覺饗宴,更讓觀眾沉浸於大自然的奇妙世界。期待喚起對地球資源的關注,培養珍惜、愛護與保護自然的意識。「大地瑰寶」不僅是國內外礦物展示與教育的重要據點,更是一場探索地球珍稀寶藏的旅程。

展覽融入礦區景觀設計,打造擬真礦坑場景,運用文字、影像、互動多媒體等,重現礦物原生環境。讓觀眾從地質演變與開採視角,深入理解礦物的誕生與價值,體驗大地的瑰寶。

八大展區探索礦物演化

本展覽分為八個展示單元,介紹礦物的演化、生成環境、晶體與顏色特性,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聯。

礦物演化:解析地球超過5700種礦物的形成歷程,以及地質條件與生命演化如何影響其多樣性。

礦物無所不在:說明礦物如何構成固態地球,並介紹不同地質環境下可能有那些礦物形成。

晶體對稱之美:探討礦物在晶體結構基礎下,展現出的對稱性與幾何之美。

晶體色澤之美:解析光線與礦物互動產生的繽紛色彩與光澤效果。

台灣寶藏:介紹台灣孕育的珍貴礦物,如金銅礦、閃玉、滑石,以及以台灣地名命名的「北投石」。

世界礦區─晶體大觀:展示全球三處知名礦區的珍稀標本,如巴西與印度的玄武岩晶洞、石灰岩區內的鐘乳石等。

礦物世界:依據礦物的化學成分與晶體結構分類,展現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標本。

礦物與生活:從史前燧石工具到現代科技材料,探討礦物在建築、醫療、能源、電子科技及寶石藝術等領域的應用。

自古以來,礦物在人類文明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從遠古石器、金屬冶煉、電子科技材料到寶石藝術,無不與礦物息息相關。大地瑰寶礦物展希望透過豐富展品與互動體驗,讓觀眾理解礦物對地球環境、生態系統與科技發展的影響,進而珍惜並善用這些大自然的瑰寶。

【展訊】

展覽:大地瑰寶礦物展

時間:常設展

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台中市北區館前路1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