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裡的世界】虛空之境 當代攝影的領土與都市凝視

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2025.11.23
600觀看次
字級
都市篇 邊境之地 鄧毅駿 金門群島保留大量軍事遺跡,這些歷史遺跡與現代基礎設施共存,藝術家觀察居民的日常經驗,轉化為集體空間記憶的符號與痕跡,共構金門的地景敘事。 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都市篇 巴黎—世界 弗雷德里克.德朗格 (Frédéric Delangle) 藝術家拍攝巴黎日常街景,再由台灣等地的藝術家以不同文化觀點上色增加元素,顛覆對巴黎過度「博物館化」的城市意象。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都市篇 窗景 陳伯義 聚焦台灣當代都市變遷,記錄眷村與舊城區在拆遷過程的面貌,透過長時間駐點觀察,試圖捕捉這些場域蘊含的精神。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領土篇 自然區域圖集 埃里克.塔布奇.內莉.莫尼耶 (Eric Tabuchi & Nelly Monnier) 藝術家以固定構圖及色調拍攝法國境內多樣的建築景觀,此次展出將台灣國土投射於法國地圖,選取作品與土地對話。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領土篇 十二年後 艾莉娜.布羅瑟魯斯(Elina Brotherus) 藝術家觀察浪漫主義繪畫傳統如何滲透於歐洲舊世界的風景之中,反思人類主宰自然的視角。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領土篇 野餐 彭一航 藝術家記錄了台灣餐廳的大眾視覺美學,這些風景壁畫,超越環境的真實,將空間轉變為另一個時空場所。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都市篇 外掛城市 阿蘭.比布萊克斯(Alain Bublex) 藝術家重新演繹英國建築師彼得.庫克(Peter Cook)由可互換模組組成城市的構想,投射至歷史深厚的巴黎,營造出充滿挑釁的視覺效果。 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領土篇

現代的「虛空」,展現於人類自詡為地球主宰者,從地表到地層深處、從陸地延伸至海洋,無不受到人類工業社會開發的影響。藝術家帶領我們漫步於那些被人類徹底改造的土地,用影像追問:在這個山林被混凝土取代、柏油與霓虹燈覆蓋自然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重新學會生存?



都市篇

都市作為進步追求與空間理性化的結晶,既是現代性的產物,也是驅動其發展的核心動力。都市景觀不僅成為現代性的象徵,更是映射人類的理想,也承載內在的矛盾與張力的隱喻。都市的誕生、繁榮與消逝,象徵著現代性的生與死,並於展覽的作品之中具體深刻地顯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