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裡的世界】虛空之境 當代攝影的領土與都市凝視 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2025.11.23 語音朗讀 60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都市篇 邊境之地 鄧毅駿 金門群島保留大量軍事遺跡,這些歷史遺跡與現代基礎設施共存,藝術家觀察居民的日常經驗,轉化為集體空間記憶的符號與痕跡,共構金門的地景敘事。 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都市篇 巴黎—世界 弗雷德里克.德朗格 (Frédéric Delangle) 藝術家拍攝巴黎日常街景,再由台灣等地的藝術家以不同文化觀點上色增加元素,顛覆對巴黎過度「博物館化」的城市意象。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都市篇 窗景 陳伯義 聚焦台灣當代都市變遷,記錄眷村與舊城區在拆遷過程的面貌,透過長時間駐點觀察,試圖捕捉這些場域蘊含的精神。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領土篇 自然區域圖集 埃里克.塔布奇.內莉.莫尼耶 (Eric Tabuchi & Nelly Monnier) 藝術家以固定構圖及色調拍攝法國境內多樣的建築景觀,此次展出將台灣國土投射於法國地圖,選取作品與土地對話。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領土篇 十二年後 艾莉娜.布羅瑟魯斯(Elina Brotherus) 藝術家觀察浪漫主義繪畫傳統如何滲透於歐洲舊世界的風景之中,反思人類主宰自然的視角。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領土篇 野餐 彭一航 藝術家記錄了台灣餐廳的大眾視覺美學,這些風景壁畫,超越環境的真實,將空間轉變為另一個時空場所。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都市篇 外掛城市 阿蘭.比布萊克斯(Alain Bublex) 藝術家重新演繹英國建築師彼得.庫克(Peter Cook)由可互換模組組成城市的構想,投射至歷史深厚的巴黎,營造出充滿挑釁的視覺效果。 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領土篇現代的「虛空」,展現於人類自詡為地球主宰者,從地表到地層深處、從陸地延伸至海洋,無不受到人類工業社會開發的影響。藝術家帶領我們漫步於那些被人類徹底改造的土地,用影像追問:在這個山林被混凝土取代、柏油與霓虹燈覆蓋自然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重新學會生存?都市篇都市作為進步追求與空間理性化的結晶,既是現代性的產物,也是驅動其發展的核心動力。都市景觀不僅成為現代性的象徵,更是映射人類的理想,也承載內在的矛盾與張力的隱喻。都市的誕生、繁榮與消逝,象徵著現代性的生與死,並於展覽的作品之中具體深刻地顯露。 前一篇文章 【手機開麥拉】小巷裡的光影密談 下一篇文章 熱門新聞 01【詩】很遠的那邊2025.11.2402【歲時.節氣】小雪──霜風一夜落寒林2025.11.2003菲三好校園10年有成 399校倡和諧2025.11.2104COP30首份草案 重啟化石燃料戰場2025.11.2005佛大蔬食系 國際廚藝賽獲銀、銅牌2025.11.2006世界兒童人權日 照亮孩童未來 2025.11.2007急凍限定 罕見霜花短暫綻放 2025.11.2008新營講堂慢活閱讀 佛光家庭享受走讀趣2025.11.2009【愛的關鍵字】 老壯世代的共居挑戰2025.11.2010【分享時刻】荷花與火車2025.11.2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手機開麥拉】小巷裡的光影密談【時光映象】光陰日記【紀實攝影】影像跨越時空能量【紀實攝影】佛光點亮 印度希望之村【視覺美學】生物形態論的藝術心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