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央銀行與美國財政部日前首次正式同步發布聯合聲明,央行承諾不操縱匯率政策、縮短公布干預匯率資料的時間、提高干預政策透明度。外匯市場大致平靜無波,但新台幣匯率不可避免將進入大波動時代,對台灣經濟與投資恐將有深遠挑戰。
這次台美聯合發布的匯率聲明,有市場專家擔憂這是「台灣版的廣場協議」,如同一九八五年美國與日本、德國等五大工業國家在美國紐約的「廣場飯店」簽署共同干預外匯市場協議,讓美元對日圓、德國馬克等主要貨幣貶值,以應對美國巨額的貿易逆差問題。這項協議導致美元大幅貶值,同時日圓和馬克等貨幣大幅升值,對各國經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除了台美簽署「避免以匯率爭取競爭優勢」之外,美國也已與日本、南韓、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簽署相關協議,而且還繼續與越南等其他國家談判。也許美國與個別國家簽署相關協議的力道可能不如當年五大工業國共同齊聚「廣場協議」的力量強烈,但美國祭出超高關稅大刀,對各國貨幣、尤其亞洲國家匯率的影響仍不容小覷。
日前台美發表聯合聲明,這幾天匯市反應還算冷靜;對照今年五月台美首次進行關稅實體談判時,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一度暴升,甚至曾經單日暴升逾一元,後來在央行強力干預下才逐漸恢復平靜。
年底的新台幣季節性需求即將來臨,企業與廠商作帳、發薪水與獎金等對新台幣的需求大增,將是考驗的開始。
台灣的外匯市場與經濟體質本就淺碟式,央行被綁手綁腳後,干預新台幣匯率的力道大幅削弱,加上美國繼續與更多國家簽署,新台幣與其他亞洲貨幣明年起波動幅度勢將變大,且亞洲貨幣長期走升的機率變高,美元匯率看貶,國際熱錢與資本湧入亞洲市場投資炒作的空間更多了,企業與個人投資都必須做好因應與準備。
歐洲雜誌《經濟學人》日前曾發表台灣的專題報導,以「台灣病」形容新台幣長期被低估的問題,認為台彎央行為了保護出口競爭力而壓低匯率,造成了台灣房價飆漲、國家經常帳貿易大量順差、財富分配失衡、降低消費者的長期購買力等問題。
縱使經濟學人的文章有不少偏誤之處,但台灣央行長期引導新台幣匯率偏低的確是不爭的事實。在台美發布聯合聲明後,央行對新台幣匯率的「保護傘」已被限縮,對整體金融保險體系的穩定、產業競爭力,都會造成強大的衝擊與改變。
新台幣等亞洲貨幣匯率無可避免的將走向升值,且波動程度勢將加大,雖然升值幅度與力道尚待進一步觀察,但台灣極可能會告別過去長期依賴壓低新台幣來換取出口優勢的時代,產業的轉型與升級速度要更快,台灣經濟必須從過去依賴新台幣貶值的「出口導向」模式,轉向「內需與高附加價值取向」,否則很可能就被淘汰。
匯率變化牽動國家、企業與每位民眾的經濟、投資與生活,除了民間的調適與努力之外,政府部門更必須提出有效的因應策略與具體行動,做關鍵改革,降低新台幣長期走升的風險與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