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 宋國農夫的教育啟示

文/李胤霆 |2025.11.10
26觀看次
字級

文/李胤霆

前陣子接到友人來電,憂心忡忡訴說著,貼心、開朗、自律的兒子,近來鬱鬱寡歡且成績不佳,無論如何詢問,兒子都不願意多言。她十分擔心,記得孩子向來與我親近,託我幫忙探查原因。正好我有航太展的票券,遂找了一天邀約男孩看展。

年初碰面時,我們還熱烈討論過相關資訊,此回見面,確實感受到男孩的情緒與先前大不相同。他自幼好奇心十足,且學習領悟力極好,對任何事物都興致勃勃;那天走遍展場,卻幾乎不發一語,似乎對一切興趣缺缺,整個人都蔫蔫的。

走出展場,我們去了能看飛機起降的祕密基地。數架飛機起落後,我問,是不是不太想與我一起出門呢?男孩低下頭搖了搖,好一會兒後,用好輕、好輕的聲音說道:「姨,每天要上好多課,好累。而且媽媽說,之後要去上先修班,籃球課也不能上了。我最喜歡籃球課。」說著說著,語帶哽咽。男孩喪氣的模樣,令人心疼,我答應替他爭取保留最愛的籃球課。

得知孩子一反常態的理由,好友陷入沉默。我追問,孩子說過很累,以及不想失去籃球課嗎?她答,有告訴兒子先辛苦一點,等考上學校後,再讓他回去打籃球。我腦海浮現小男孩紅著的眼眶,難忍激動又問:「記得那個拔秧苗的農夫嗎?」

《孟子‧公孫丑上》有則故事:「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講述宋國的農夫,老是覺得田裡的秧苗長得不夠快,索性親自下田,彎著腰將每株秧苗拔高一點。筋疲力竭地返家後,洋洋得意地告訴兒子,自己動手幫秧苗長高,簡直要累癱了,言談間頗為自豪。兒子一聽,匆忙奔至田地,卻發現那些被拔高的秧苗都枯死了。

這便是成語「揠苗助長」的典故,今比喻使用不當手段求速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這也是則多數人都聽過的故事,甚至不管聽多少次,大家都會毫不留情地嘲笑農人的心急與無知。

然而,我們小時候那麼理所當然地嘲諷著「揠苗助長」的農夫,成為大人後,卻似乎常常忘了:孩子們就是那一株株在田裡等著長大的秧苗,需要時間慢慢成長,太著急、太用力去拉扯,恐招致反效果。

好友母子倆煎熬的現況,正是社會上多數家長的期望與學生處境的縮影。身為老師,我知道現在的學習競爭有多激烈,明白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然而我也看見,孩子們有多辛苦。

我不捨孩子的委屈,也理解好友的掙扎,告訴她,孟子說過:「其進銳者,其退速。」(《孟子‧盡心上》)必須謹記,那些太來得猛烈急切的,退步也會很快。而且《弟子規》記載著一個學習心法:「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先設定一個較寬鬆的目標,對此盡心學習,一旦下足了功夫,自然會得到好的成果。

相信愛子如她,會與孩子協調出一個對他們都好的結果。

我們像照顧秧苗般守護著孩子成長,但別忘了留一些喘息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一步步自生活、閱讀、教育中,扎實地累積常識與知識,才是較好的學習方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