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強大的用電需求、台電近乎崩盤的財務虧損與國內生態遭受破壞等多重現實壓力,台電公司終於把攸關重啟核電的「核電廠現況」評估報告送交經濟部,經濟部最快本月底簽核。民進黨政府堅持的「非核家園」才實現半年就已撐不下去,重啟核電已是不得不為的方向。
台電公司董事長曾文生與經濟部長龔明鑫都證實,台電公司已提交「核電廠現況」的評估報告,其中最有可能重啟的是核二廠與核三廠。經濟部最快本月底核定這份現況評估報告,讓台電展開後續的安全檢查作業,重啟程序估計時程要一年半到兩年。
執政黨當局近年主導的能源轉型政策,因為堅持「非核」,完全不顧核能技術與國際趨勢等最新發展,一味強推所謂的「綠色能源」,結果造成許許多多嚴重的問題,迄今爛攤子仍待收拾。
台灣地小人稠,但政府發展光電沒有完整規畫與審查,不但弊案接連不斷,更造成環境生態的浩劫,諸如山頭被削、林樹遭砍、良田魚塭逐步消失、水庫水質安全有疑慮,颱風吹毀的大量廢棄光電板成為大量超級垃圾。
其實綠能成長有限,過渡期間又沒有穩定的核能做為支援,只能加開火力發電,反而造成更多的空氣汙染,排碳量不減反增。
台電公司也因為廢核政策及高價收購綠能,出現史無前例的鉅額虧損,即使這幾年陸續漲了幾次電價,但到今年底台電預估仍將出現四千七百億元的累計虧損,成為拖累國家財政的無底黑洞,以及全民荷包與物價的沉重壓力。
為了廢核,國人付出龐大的有形與無形代價,卻仍未換得供電無虞的保障,經濟發展更受到挑戰。AI是正進行中的重大產業革命,但發展AI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與電力,台灣因缺乏核能這方面的穩定低廉電力,影響在發展AI產業的不確定因素。
迫於種種現實,台電公司提出了評估核電廠重啟的報告,但這只是最基本的起步程序,民進黨仍有待整合自己內部雜音,例如「非核家園」最大推手、前總統蔡英文就已在臉書貼文辯護她的能源轉型政策,要求先「檢視能源轉型現階段的成果,才能共同決定台灣能源的下一步」。
事實上,國人從未反對過「綠能」,只是強調在能源轉型的過程應該核能、綠能共存,以核養綠,兼蓄發展。
今年八月「重啟核三」的公民投票卻未過關,但同意的四百三十四萬票明顯高於不同意的一百五十萬票,也已顯示民心向背。
重啟核電已箭在弦上,但值得注意的是,台電與經濟部目前僅依據今年五月立法院通過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規定,提出退役核電廠的評估報告,並未一併評估核四廠,也未評估研發其他最新的核電技術,例如設置小型核電廠等,進一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與更安全的操作。
然而,核管法只允許舊的核電廠延役二十年,現在政府若不預作更具遠見的包括新式核電在內的長程布局與規畫,二十年很快即過,下一個世代的能源解決方案又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