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秋冬呼吸道疫情升溫,除流感與新冠外,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也快速攀升。根據疾管署統計,RSV每周感染案例已超越新冠,成為僅次於流感的第2大呼吸道病原。然而RSV目前無特效抗病毒藥物,感染後多只能以支持性療法緩解症狀,特別是年長者感染後死亡率更高於流感及新冠。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提醒,高風險族群應同步留意RSV風險,呼籲「流感、新冠、肺鏈+RSV」四重防護,降低重症與住院風險。
RSV傳染力強,一名感染者平均可傳染3人,且可在物體表面存活數小時,長照機構、月子中心等密閉環境最易爆發群聚。台北榮總胸腔部馮嘉毅醫師指出,長照機構中長者感染RSV的住院率是居家長者的6.6倍,且年長者感染後更易併發肺炎,死亡率約為流感的2倍。
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腎病、肝病、糖尿病等族群感染後,住院率更為一般成人的6.2倍,恐引發心衰竭與急性惡化。馮嘉毅呼籲,60歲以上長者及具有慢性疾病者,應主動諮詢醫師評估是否接種RSV疫苗,以避免小感冒演變為重症。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施景中建議,接觸寶寶前務必洗手、減少出入人潮場所,孕婦可於孕期28至36周接種RSV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