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評析】 梁武帝蕭衍的素食人生

文/梅開 |2025.10.31
87觀看次
字級

文/梅開

在中國歷史上,許多帝王與佛教的淵源頗深,但像南朝梁武帝蕭衍這樣,將素食主義貫徹到個人生活乃至國家政策的皇帝,實屬罕見。他不僅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系統性推廣素食的統治者之一。

蕭衍(四六四~五四九),字叔達,是南梁的開國皇帝,早年以文采和軍事才能聞名,最後在西元五○二年取代南齊,建立梁朝。然而,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晚年卻因篤信佛教,甚至四次「捨身」同泰寺(今南京雞鳴寺),出家為僧,而且每次都讓朝廷花費巨資「贖」他回宮。

蕭衍深刻的佛教信仰,也對飲食與祭祀產生了影響。

根據《梁書》和《南史》記載,梁武帝皈依佛教後,把佛教五戒中的「不殺生」引申為「素食」,不僅自己戒酒肉,還下令全國僧侶必須素食(原本漢傳佛教「律中無有斷肉法」),甚至祭祀時亦不得使用葷腥。

這在當時是極為激進的改革。因為在傳統儒家祭祀禮儀中,牲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而蕭衍的素食政策卻直接挑戰了這個傳統。

蕭衍對素食的執著,不僅體現在個人生活上,更以帝王之尊推動全國性的素食改革。他親自撰寫〈斷酒肉文〉,強調「酒肉之害,甚於刀兵」,並引用佛經論證素食的必要性;甚至在朝堂上與大臣辯論,駁斥「肉食無害」的觀點,要求官員和僧侶共同遵守。

然而,蕭衍的素食政策並非一帆風順。

當時許多貴族和士大夫皆認為,完全禁絕肉食過於極端,甚至有人私下嘲諷:「陛下既已捨身佛門,何不乾脆讓位給太子,專心念經?」但梁武帝不為所動,甚至下令宮廷御膳全面取消葷腥,改以豆腐、蔬菜及菌菇等食材為主。據說,他還發明了一些齋戒菜的做法,影響了後世寺院齋菜的發展。

不過,蕭衍的素食政策,非僅出於單純的個人信仰,也帶有強烈的政治意圖。因南朝時期佛教盛行,蕭衍希望透過推廣佛教和素食,強化統治的合法性,並塑造「仁德之君」的形象。

儘管蕭衍一生倡導素食,弘揚佛法,但他的晚年卻充滿悲劇色彩。

西元五四八年,東魏降將侯景發動叛亂,圍攻建康(今南京),當時已八十六歲的蕭衍被困城中,糧食斷絕。據說,叛軍還故意送來葷食,嘲諷他的信仰,但蕭衍拒絕食用,最終餓死宮中。

梁武帝蕭衍推動素食的故事,既是帝王的信仰傳奇,也是一段充滿矛盾的歷史。他影響了中國佛教素食文化的發展,甚至後世的寺院齋菜傳統;只是他的極端政策,也讓國家付出了代價。

由此可見,即使貴為帝王,也難以在信仰與現實之間找到完美平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