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林衡道  
撰文/邱秀堂
日據時期,台北市最有名的華僑僑領,就是福州人蔡法平。他是板橋林本源家的外甥,曾經擔任過林家長房的總管家。因此,在台灣非常有名,人稱「蔡少爺」。
當時蔡少爺與林本源長房三少爺林熊光,在今南京西路毗鄰而居。蔡家有位家庭教師,名叫王夷軒,他是福州螺洲人氏。蔡少爺在馬尾海軍學校念書時和他認識,成了摯交。
台灣人開詩會,一般都是開擊鉢吟會而已,不知有「詩鐘」這一套玩意兒。王夷軒來自詩鐘最盛行的福州,所以一到台灣就開始介紹,轟動仕紳社會。
幾次由林柏壽主持的詩會,都曾邀請王夷軒參加,除擊鉢外,也推廣詩鐘。當時參與盛會的,有連雅堂、魏清德(台大退休教授魏火曜之父)、謝汝詮等許多詩界名流。王夷軒出盡風頭,使得賓主盡歡。
王夷軒雖然在台灣時間很短,但娶了蔡少爺的丫環翠雲為繼室,雙雙回歸鄉里,一時傳為佳話。
王氏在台逗留約兩年,林熊光於今南京西路新光三越百貨公司,新建西班牙式新居時,屋內立了一塊碑,碑文由吳槐所撰,字由王夷軒所書。可惜房子已拆,碑也早已被毀,不可復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