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政武
「婚姻是戀愛的墳墓。」這句話在我步入婚姻生活後,曾經讓我頻頻點頭。柴米油鹽、教育理念、家務分工,這些生活裡的瑣碎小事,都可能成為夫妻衝突的導火線。我與太太的婚姻,也在這些日復一日的磨合中,從爭吵走向理解,而這一切的轉捩點,竟然是從「洗衣服」這件小事開始的。
我們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家庭,煮飯、洗衣、打掃、接送小孩,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內務」,全落在太太身上。我承認自己是一個懶散的人,太太偶爾抱怨煮飯太累,我會帶家人去吃館子;她嫌打掃麻煩,我也會拍拍她的肩說:「這周先別掃了。」可唯獨「洗衣服」這件事,成為我們爭吵最頻繁的源頭。
我是個熱愛運動、汗腺發達的人,太太多次暗示我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但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直到有次因為這事起了大口角,雙方都意識到,這樣的爭執若不改變,遲早會成為婚姻的地雷。
於是,太太選擇用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讓我踏進她設下的「家事陷阱」。她先準備了一個專屬於我的大洗衣籃,要我把自己的衣服集中放好。我當時並未多想,舉手之勞而已。幾周後,太太又對我說:「衣服滿了就自己丟洗衣機,只要按幾個鍵。」這件事也不難,於是我照做。
再過了幾個月,太太再補一刀:「既然都洗了,順便晾一下吧,收衣服的事我來就好。」當下我皺了一下眉頭,覺得事有蹊蹺,卻又找不到反駁的理由。從洗衣、晾衣、到收衣、摺衣,這樣的家務流程,竟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洗過衣服才知道家務的辛苦,當我開始動手處理這些平時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務後,對於太太的付出也有了更多理解。如今的我,已經習慣了在飯後主動去洗碗,假日幫忙打掃,不再像過去一樣只會嘴上敷衍「下周再掃就好」。
婚姻裡的爭吵與磨合,總是避免不了,但當彼此願意「各退一步」,用柔軟的方式讓對方理解,那麼改變與成長,就會慢慢發生。從「洗衣服」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開始,我學會了什麼叫做「真正的分擔」,而我也才明白,家不是只有愛,還要有行動,才撐得起婚姻這座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