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秋冬是呼吸道疾病高峰期,肺炎鏈球菌、流感與新冠3大病原齊發威。醫師提醒,肺炎是流感最常見的併發症,而肺炎鏈球菌正是主要致病源。建議65歲以上長者及19至64歲高風險族群,應盡快完成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為健康超前部署。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預防保健及慢性病防治委員會吳至行醫師表示, 肺炎鏈球菌潛伏於鼻腔中,一旦感染流感或新冠導致免疫力下降,細菌便可能入侵肺部、血液或腦膜,造成敗血症、腦膜炎等侵襲性感染。今年截至10月20日,全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病例已達270例,創近6年新高。
研究指出,流感併發IPD患者的ICU住院率增加近3成,死亡風險高出4成;若共同感染新冠病毒,死亡風險更是單純IPD的7.8倍。即使治癒,也有高達半數患者留下神經後遺症。
吳至行提醒,肺炎不僅威脅生命,也可能引發長期健康問題。重症患者住院後1年內死亡率逾25%,更有研究顯示,感染後1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6倍。這些急性與慢性後果,對家庭與醫療體系都是沉重負擔。
自10月1日起,政府同步開放流感與新冠疫苗接種,專家倡導「左流右新,肺鏈不可少」。65歲以上長者及脾臟功能缺損、免疫不全、惡性腫瘤治療中或器官移植等高風險族群,可享公費接種1劑13價結合型(PCV13)及1劑23價多醣體(PPV23)肺炎鏈球菌疫苗。
吳至行強調,疫苗是最有效的防護手段,並分享1名63歲慢性病患者接種後避免重症的案例,呼籲民眾儘早完成接種,不讓病毒與細菌有機可乘。
肺炎鏈球菌感染無分季節,全年都可接種。吳至行建議,高齡者可將公費肺鏈疫苗視為「65歲健康生日禮物」;慢性病患者、吸菸者及一般成人,也可與醫師討論自費接種PCV13、PCV15或PCV20疫苗,提升社區整體防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