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藥性永久存於環境 增致癌風險 農藥噴灑倍增 懸浮顆粒危害健康

編譯/韋士塔  |2025.10.11
250觀看次
字級
農藥會傷害人類與其他生物。圖/美聯社
農藥會隨著空氣流動而擴散。圖/新華社
農民可能持續接觸農藥的有毒殘留物。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

全球農藥使用量自1990年至2022年呈現倍增趨勢,目前每年使用量高達400萬噸。專家表示,農藥已成為農業生產的重要一環,可顯著提高糧食產量,但也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風險。

科學研究證實,除了急性中毒外,長時間接觸低劑量的農藥,也會導致慢性中毒。平常消費者食用的蔬果中,若有低劑量殘留農藥,經年累月的累積,也可能危害健康,導致內分泌系統失常、神經系統損傷,甚至有致癌風險。

在農業生產中,農藥的使用已非常普遍;農藥的作用是讓植物或動物吸收後,達到殺滅真菌、昆蟲或雜草的目的。部分農藥以粉末或液體形式存在,可直接施用土壤或滴在植物上。大多數農藥則是以氣霧劑的形式施用,透過壓力噴灑方式施用於植物,即將農藥與水混合後,透過細小的噴孔加壓噴灑,形成霧狀的微小水滴。

農藥的管理與監管,多數是依據農產品或土壤中的殘留量標準。專家警告,這種施用方式的影響,其實尚未被充分評估與測量;因農藥會附著在空氣的懸浮顆粒物上,在空氣中停留極長時間,無法在農產品或土壤中測得。

艾克斯馬賽大學(Aix Marseille University)的研究員薩米亞(Boulos Samia)及其研究團隊在報告中指出,附著在空氣懸浮顆粒物上的農藥,對環境的影響更顯著。研究團隊針對9種常用於葡萄栽培的農藥進行半衰期研究,結果顯示,這9種化合物均可被歸類為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能永久存在於環境中,累積在生物體內,並危害人類健康及環境。

研究團隊表示,許多種農藥以及用來消滅雜草的除草劑,可讓農作物的耕作更容易進行,並防止潮溼環境導致黴菌感染和蚊蟲滋生。然而,除草劑存在顯著的健康風險,尤其是增加癌症發生率。

目前,美國環保署要求,噴灑除草劑後,工人須間隔24小時才能重新進入果園;但薩米亞指出,這些規定並未考慮到附著在空氣懸浮顆粒物上的農藥,因農藥有害物質會在空氣中停留更長時間;為了確保農場工人安全,應該延長重新進入果園的間隔時間。

薩米亞表示,他們測試的9種農藥會吸附到大氣中的顆粒物上,例如:灰塵或有機物。但根據他們測試,這幾種農藥都不符合《斯德哥爾摩公約》的半衰期標準,應該被歸類為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因為它們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超過了允許值。

研究團隊也測試不同溫度與溼度下的農藥分子反應,因為農藥在不同氣候與天氣條件下的作用方式可能不同,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了解常見農藥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反應,觀察其潛在影響,並制定相應的法規。

隨著各國對環境與食品安全日趨重視,加上國際農藥減量政策的興起,各國正致力設法在確保收成的同時,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為農民提供更安全的生產環境,並確保人類健康免受不必要的威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