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區塊鏈 確保生產效率與公平貿易 電子標籤溯源 保障糧食主權

編譯/韋士塔  |2025.10.11
216觀看次
字級
傳統食物能反映族群的價值觀。圖/美聯社
糧食主權確保每個社群保有獨特飲食文化。圖/法新社
清真食品的需求持續增加。圖/法新社
區塊鏈技術有助推動糧食主權。圖/美聯社
加密標籤可提升食品的透明度。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

隨著全球化持續推進,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我們該如何確保每個社群都能保有自身的獨特飲食文化?「糧食主權」概念在此背景下顯得格外重要,這不僅關乎糧食的取得,更關乎文化認同的維繫。

糧食主權的核心定義是「人民有權利透過符合生態的永續方法,生產健康及文化適宜糧食(culturally appropriate food)」,並擁有掌握自身糧食系統的能力。這種能力保障了糧食系統的自主性,確保糧食生產符合當地文化的需求與偏好。文化適宜糧食,是指反映特定社群的價值觀、規範、信仰和偏好的食物,這些食物不僅提供營養,更有文化傳承的重要意涵。

國際貿易興起後,對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影響深遠。透過貿易,不同地區的食材得以流通,豐富了各地的飲食選擇,也促進文化的交流與融和。

然而,貿易並非總是帶來正面影響,消費者未必能取得符合其文化偏好與認證標準的食品。例如:消費者對有機、本地、猶太潔食或清真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但要追蹤食品的來源,驗證其是否符合相關標準,往往並不容易。

確保食品標示的真實性,是糧食主權的重要一環;建立一套可靠的驗證機制,至關重要,但現有的驗證流程不僅成本高昂,也可能存在漏洞,難以完全保障消費者的權益。農民也可能缺乏意願進行產品標籤,使消費者更難選擇。

科技的進步,可用於提升食品溯源與認證透明度;目前已成為主流的區塊鏈技術,可建立安全且不可竄改的紀錄,追溯特定食品從農場到消費者手中的完整歷程。如此一來,原本互不信任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可以基於特定商品的加密標籤,建立可靠的關係。消費者只需使用智慧型手機掃描標籤上的數位代碼,就能輕鬆查閱食品的詳細資訊。

這種加密標籤系統,可以視為農業領域的一種「電子化」轉型,長期來看,能降低標籤成本並強化可追溯性。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幫助非洲國家「跨越式發展」,直接採用先進的區塊鏈技術,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產品貿易。在全球行動科技普及的趨勢下,加密標籤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是一個可行且具有潛力的解決方案。

然而,僅有科技創新並不足夠。國際貿易若造成不公平競爭,則無法真正提升糧食主權。例如:傾銷現象導致進口食品價格遠低於當地產品,使當地農民難以與之競爭,就會削弱糧食生產的動力。

若國家需要依賴進口來滿足基本糧食需求,其糧食主權將受到嚴重威脅。在推動貿易的同時,必須關注公平性,確保貿易能夠促進而非阻礙當地農業發展。支持在地生產,則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透過消費者直接向農民購買,或是參與社區支持型農業(CSA)計畫,可以確保食品的新鮮與品質,並創造就業機會,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價值,進而增強當地經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