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本月底將在韓國慶州登場,今年峰會主題「打造永續的未來:連接、創新、繁榮」,表面上聚焦經濟合作與科技創新,實則暗藏地緣政治的深層博弈。美中貿易與科技戰持續升溫、日本政壇變動、韓美貿易談判停滯,皆使本屆APEC峰會格外引人注目。
作為東道主,南韓時隔二十年再度舉辦APEC,一方面展現其在AI晶片、智慧製造等領域硬實力,同時也呈現文化與觀光的軟實力,更藉此經濟平台提供各國領袖會談契機,期盼緩和地緣政治緊張,推動朝鮮半島和平穩定;同時力求在中美兩強之間保持平衡,與美國強化安全與經濟合作,同時穩定與中國大陸貿易關係。
目前韓美關稅貿易談判陷入僵局,韓方提出高達三千五百億美元(約新台幣十兆六千六百九十七億元)的投資計畫,但美方要求以現金支付,韓方則認為該計畫涵蓋貸款、擔保與股權,難以現金支付,若南韓接受美方要求,幾乎掏空外匯存底。南韓總統李在明直言若接受美方苛刻條件,恐遭國內彈劾,韓方甚至傳出寧願承擔高關稅,也不願屈從美方要求。南韓已提出諒解備忘錄修正案,能否在峰會期間取得突破,成為觀察焦點。
日本政壇出現新局,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新總裁,有望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她表示將與美國總統川普建立互信,強化日美同盟。川普赴韓出席APEC之前,先赴日本與高市舉行領袖會談,聚焦關稅協議談判、安全保障與對中政策。
外媒披露,日美協議中涉及五千五百億美元(約新台幣十六兆八千一百二十四億元)對美投資貸款細節尚未敲定,高市在總裁競選期間曾提及重談協議可能性,若真推動,恐引發新一輪貿易摩擦。加以當前日本周邊安全環境日益嚴峻,高市早苗就任首相後,勢必調整過往強硬言行,避免外交風波,尤其參拜靖國神社等敏感議題,皆需謹慎處理。若能展現務實克制,將有助於穩定與中韓等國的外部關係,並集中力量處理國內經濟與民生議題。
APEC領袖峰會亦是台灣少數能夠與會的國際場合,惟囿於國際現實,賴總統本人無法出席,安排總統府資政林信義代表與會,盡可能多多與各國領袖會談交流,爭取國際支持。對台灣而言,APEC不僅是經濟平台,更是外交突破的機會。
隨著川普與習近平可望在今年APEC峰會相晤,台灣議題頻頻浮上檯面。中國深諳川普「交易的藝術」,在中美大交易過程中,試圖以市場准入、稀土供應等經濟誘因,促使華府從「不支持台獨」立場轉向「反對台獨」。
與此同時,美國在台協會則批評中國扭曲《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強調第二次世界大戰相關文件並未明確決定台灣的最終政治地位,即便川普在峰會上口頭表態「反對台獨」,也不令人意外。畢竟只要美國仍視中國為最大戰略競爭對手,台灣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地位仍具關鍵角色。
然而台灣亦須審慎評估自身處境,在中美博弈日益激烈情勢下,唯有強化自主性,方能避免成為大國交易中的籌碼或工具,陷入被動與焦慮中。
今年APEC峰會,不僅是經濟合作的舞台,亦是地緣政治博弈的縮影。各國領袖在競合中尋求共識,擴大合作,台灣尤須利用APEC這個難得的國際舞台,透過價值外交與積極參與,爭取更多的國際空間與友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