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克拉克
文/赫連擁
你可曾對著光仔細觀察過鈔票、證書或某些重要文件?有時會意外發現到一個若隱若現的圖案或文字,既神祕又特別,彷彿紙張生出了「胎記」,而且通常只在特定角度下才會顯現。
這樣的記號,就是「浮水印」(英語:watermark)。有些浮水印甚至可用手觸摸、能感覺到它在紙張上呈現出的「高低起伏」。
浮水印的歷史,可追溯到13世紀末,義大利出現了最早的浮水印。當時造紙廠為了標示自家生產的紙張,把特製的金屬線模壓在造紙網上,通常是一個簡單的花紋或字母。當紙漿在過網紙製時,因網面的厚薄差異會留下圖案,由於薄的地方透光性較好,透著光線,圖案或標記便會現形。
防偽標誌 透光現形
浮水印的概念,就如同現在的產品商標,卻比單純印刷更隱密持久,不僅成為造紙廠的「簽名」,也是品質保證。
後來,人們發現這種在「紙張製作過程」裡,所形成的浮水印難以仿造,於是廣泛應用在鈔票、護照、證書以及各種重要文件上,發展成為今日常用的防偽技術之一。
隨著科技的進步,浮水印的製作方式也愈發先進。譬如,利用特殊模具或雷射製作,讓浮水印的圖案更加精細,甚至能做出帶有陰影層次或立體感的浮水印,細節可比照片一般。
除了紙張,浮水印更延伸到了數位世界。當你看到圖片或影片上疊加了一層半透明的文字或商標,那其實也是一種浮水印,透過數位的呈現方式,用來保護創作者的著作權。
承載歷史 走向數位
除了防偽,浮水印更兼具美學、藝術及紀念價值。許多藝術紙、信箋、甚至書籍內頁,也會設計專屬浮水印。此外,浮水印也成為藝術家表現創意的媒介,例如在版畫或手抄紙上製作,增添作品的獨特性與收藏價值。對收藏者來說,紙上的浮水印有時還能透露出製紙年代與來源,像是一本書或一幅畫的「DNA」,提供了鑑定的依據。這些隱藏在紙纖維中的符號,不僅實用,還承載了歷史文化的訊息。
從傳統手工造紙,乃至高科技資訊安全,浮水印,這個從古老造紙術誕生的「隱形記號」,至今仍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默默守護的超級任務。